苦难远村的青春泪章
——试谈长篇小说《青春远行》与《青山泪》的悲剧构思
一 对江永知青题材作品的回顾
从去年10月的金秋笔会到今年9月的仲秋笔会刚好一年。这一年湖知网出了不少文集,除晏生和犟牛的网文集外,江永知青作家写手的作品一部接一部,继陈广生的《点亮你心中的灯》后,朱赫的《家,我的天堂》又即将问世。步入人生黄昏的知青们,正迎来硕果累累的丰收年头。
多年来,我对江永知青大哥大姐充满了由衷的敬意;对他们的作品非常钟爱。我一直期待:这个历尽苦难的群体出现厚重地反映他们那一段炼狱般磨难生活的长篇小说。令人欣慰的是,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陆续出现不少描写永明生活的知青佳作:如陈广生的《一个老知青的自述》(回忆录);左岸勒的《凄惶的牧歌》(文学作品集);陈德的《青春岁月像条河》(诗歌集);老土的《我们是大雁》(纪实长篇);唐志龙的《青春远行》(长篇小说,原名留守远村);罗丹的《知青笔记》(散文集);以及韩一民的《青山泪》(长篇小说)……以上七位作者都是在永明土地上磨爬滚打多年的老知青,此外还有作家何顿(长沙县知青)写的江永知青题材作品《眺望人生》(长篇小说)。相对于我省其它县市出的知青题材作品,以上这些作品的影响确实不一般!但如果我们站得更高一点看,又不免觉得这些作品还未能全方位地展示出文革前“老老三届”那一辈人的苦难人生和坎坷命运,未能完成文学应该努力去表达和深刻地挖掘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课题这个艰巨任务——这也许是我们今天的“江永知青题材文学作品讨论会”想要探索的题旨吧!下面是我对七部江永知青题材作品的印象——
(一) 《一个老知青的自述》:这本书刚发行我即读完,总的感觉是语言生动活泼,内容平实感人。它是江永知青作品中问世较早的散文集,受到了广大知青朋友的喜爱。
(二)《凄惶的牧歌》:一半小说;一半散文。文字精炼是第一个特色,如“牧歌”对牛和人的描写非常入骨。小说式的笔力是第二个特色,这可从散文《大红花、大南瓜》结尾看出:“我回城时背着乡亲送的一个大南瓜……”——这就是他9年青春的代价,这种细节刻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章。
(三)《青春岁月像条河》:这是江永知青作品中大家熟知的一部诗集,它既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第二故乡情结,又反映出作者充沛的青春激情。
(四)《我们是雁阵》:第一人称的形式叙写,大多数人物地点用真名真址,是一部散文纪实长篇。开卷给人的印象朴实无华,慢慢你就会被书中故事吸引。读着读着就感觉作者在以一个老知青身份,和你娓娓地叙说着当年的往事……读完后就看到一部那个年代的“编年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作者的“半自传体”小说。故有人称:“《我们是雁陣》知青新著采用既像散文又像小说,呈边缘化的新鲜文本试验。”
(五)《青春远行》:16章、20万字,去年在湖知网发表。这次讨论会分配我写对该作品的看法(下面详谈)。作者1963年8月下到回龙圩农场,在永明呆了16年。回城后从事文字工作,已出版长篇小说《去洛杉矶当老板》,长篇回忆录《回眸》,散文集《情缘》,散文诗选《美丽瞬间》,文学作品集《驿站》等,共约200多万字。
(六)《知青笔记》:罗丹的作品不但在艺术风格上,还是在主题思想上都具备了相当的份量。而如果从女知青作家的角度去看,就更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可以说,她的《缺角的风景》和《知青笔记》是江永知青作品题材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姊妹篇”(已写专文)。
(七)《青山泪》: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知青小说,其创作的成功印证了作家杨沐的一句话:“如果有生活积累,不妨一上来就写长篇……”韩一民即是凭借着他丰富的生活积淀和一定的文字素养一气呵成这部小说的,无怪乎朱赫在《我们是雁阵》里回忆:当年在乡下他就说“韩一民是写小说的料”。
二 《青春远行》与《青山泪》的悲剧构思
这两部长篇小说在主题上都立足于悲剧构思:即两部长篇均以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故事展开为情节发展的线索,而且结局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其不同点则是:《青山泪》的结尾是以全书故事的三个主角没有一个团圆的场面,而给读者留下深深的遗憾。而《远行》的结尾除卓钦平、冯强彪正常返城(读书)外,突出了肖孟兰的农民丈夫卢德荣为让妻儿回城而喝农药自杀这一悲剧场面,从而给读者留下伤痛难忘的场面。
(一)《青春远行》的悲剧构思——
从主题思想上看:《远行》悲剧色彩主要表现在作品人物命运结局的安排中,如已将少女的贞操献给冯强彪的王秋鸿(投水)和一直深爱着冯强彪的焕英(上吊)两人都选择了自杀。与其说,焕英踏上“女儿天国”是被凤仙诱入迷途的话,还不如说,她是在落后习俗和漠视人权势力合力“追杀”下被逼入阴曹地府的。相对于无文化的清纯村姑焕英的死,省城才女王秋鸿的弃世更具有现实典型意义:她本是在轻信下误落入大队副支书卢俊明的陷阱而与之结合的;继而在大返城洪流的形势下“欲离离不脱,欲走不能走”,陷于不可自拔的“两难”处境。从而导致她无奈地选择了一条不归的黄泉绝路——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具有深刻寓意的微妙结局:作品在诗意化的文字语言面纱包裹下,通过复杂环境下的感情挣扎变化,表现出对无视生命人权现实的抗议,体现了作者心底深刻的人道主义良知……
从创作手法上看:《远行》的悲剧色彩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谋篇布局结构上。其故事线索:知青冯强彪和村姑焕英为一对(涉及王秋鸿和农民卢俊明一对);知青肖孟兰和农民卢德荣一对(涉及卓钦平和一位未“出场”的大学生)……全书即以此几对知青、农民为轴点,以他们之间的家庭悲欢离合故事为线索,以他们的恋情发展铺开进行面的描写;与此同时,对永明美丽而苦难的土地寄予了深深的眷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代人的青春苦旅。线索复杂,但作者较好地处理了主、副线交叉变化的难题。如果说,冯强彪与焕英真挚爱情的被“封杀”给我们脆弱的神经留下了可怕的画面外,那么,带着对肖孟兰的深深留恋而从容赴死的卢德荣的离去,则无可置疑地在我们痛楚的心扉上撕下了最后一层结痂的伤疤……
这种看似归来的远行之旅:并不是苦尽甘来后的平安归属,而是令人无限悲痛的青春泪章啊!掩卷沉思——
我们晶莹的眼帘就会闪现当年被愚昧落后势力追杀下逃亡兄弟的身影;就会看到姐妹的青春躯体窒息在知青屋横梁的惊恐场面。我们的耳畔也仿佛传来了桃川原野上被侮辱被损害的女伴的无助呐喊;也依稀听到了随着潇水流逝的都庞岭月下男友亡魂的呜咽哭泣……
不足之处:一是小说横的面反映得不够,以三对知青、农民间的爱情故事为纵的线索略有“繁琐”感。二是大漠孤烟说的欠缺“时代感”和“知青生活场景”的描写——因为小说就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而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文学体裁。”——在这里,《远行》对时代和环境的描写欠缺一点。三是从“留守远村”改为“青春远行”后,主题修正太大(此处不能详谈),而作品中的悲剧氛围铺垫并没有完全跟上来。
(二)《青山泪》的悲剧构思——
从内容上看《青山泪》的悲剧色彩:大漠孤烟说当年的韩一民在知青点就爱好文学,会讲故事……我们知道:小说就是要有故事,特别是长篇小说,更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青山泪》基本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且全书的故事集中贯穿于一条主线索(这一点强于《远行)。整个故事围绕江永知青的生活铺垫展开,不简单!占湖南知青百分之一的八千江永知青经历的磨难是其它知青无法相比的——正因为如此,自知青返城后,出现了许多描写永明知青生活的纪实长篇,但真正的长篇小说少,只有1998年何顿的《眺望人生》亮相后,曾引起过一定反响。应该说,去年6月发表的《青春远行》是对江永知青题材长篇小说的新贡献。而今年5月问世的《青山泪》又是对此进一步的催化,它与《远行》一同成为描写江永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姊妹篇”。
从结构上看《青山泪》的悲剧色彩:从开篇亮出甘青竹(甘棠)、柳林、杨红旗的形象后,全书即以这三个主角的感情故事展开铺叙,并一直紧紧围绕他们的悲情线索发展。及致到小说最后的文字交待就是:甘棠去向不明…柳林下落模糊…杨红旗结局尴尬…—留给我们读者的就是一个无言的悲哀结局——整个构思完全吻合小说标题低沉的悲调。值得注意的是,三个主人公只有柳林是省城知青,另外两人都是县城的干部子女,这是此前江永知青作品所未曾写过的内容。如果说甘棠和柳林这条主线外还有副线的话,那么与甘棠一同下放的县城知青姚娟和省城知青海祥也可算一条副线。只是这条次线在故事发展到后半部时,就因腿本残疾的姚娟救落水小孩淹死而中断了。应该说,姚娟的形象,无论是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是在结构手法上,都是《青山泪》悲剧色彩中的浓浓一重笔。
不足之处:一是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似乎差一点份量。74节将近20万字,因其情节略显简单,主人公的结局交待过快(不知作者是否有意如此安排?以为续编伏笔),故容量只相当于一个(中)长篇。二是细节的描写不够,特别是结尾,对全书三个主人公的交待过于快捷模糊,既显笔力不够,又缺乏引人入胜的构思。三是文中许多人物用真名真址,不符合虚构小说手法。 四是与《远行》一样:在主题思想上凑巧也有“时代感不足”的缺点,忽略了长篇小说负有的开掘现实生活课题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我们回到江永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上来。朱赫和唐志龙已经发表的几部长篇小说值得肯定,但要指出的是:江永知青题材作品中的小说创作还是不够的。正如师鄢所说——可以认为,知青文学之所以被一再冷落,之所以难有传世佳作问世,其原因之一是亲历者、见证者的纪叙太多,而观察者、思考者的反思太少……把这种观点往实处一砸,我们就可以问问自己了:网上或书中,哼哼唧唧是否多了点? 大气深沉是否少了点? 自传体的纪实是否多了点? 文学创作的小说、剧本之类是否少了点……知青尤其是个人苦痛的细腻描写是否多了点?而农民尤其是身边父老乡亲们的生存状况或心态挖掘是否少了点?——阿.托尔斯泰说:没有虚构就不能进行写作,整个文学都是虚构出来的……我认为:既然是小说写作,那么就应该大胆地虚构——以数千鲜活青春生命作代价换来的知青生活素材,是江永知青作家们永远写不完的。
鲁迅说:长篇小说是辉煌灿烂的里程碑——基于此,我们在欣赏问世的这两部江永知青题材长篇小说时,也盼望今后能读到更多深刻地反映永明知青青春苦旅,体现他们下放年代中所遭受的肉体和精神双重磨难,蕴涵着一定社会主题的长篇小说力作。
——孟晓于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