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五九兄几十年前的“回长”的遭遇,更是令人扼腕痛惜。好在您的坚强不屈,使您度过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

TOP

雨林:看来知青们对第一次回家都记忆犹新。连山比我们下放地富裕些,你能买到蜂蜜带回去。我们那儿没什么人养蜂,只是农民常常去割野蜜蜂的蜜和采蜂蜡(做糍粑要用的)。千里迢迢精心带回去的蜂蜜却洒了,可以想象出你当时的懊恼。想来你父亲虽未吃到你带的蜂蜜,但他已感受到女儿的一片心意了。

TOP

      写罢此文后,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昨天为写"烟柳雨湖",翻出以前在雨湖拍的照片来,谁知那雨湖的背景只是一点点,没有体现出雨湖的特色。却也看到了1971年的大年初一,我们欢聚在岳麓山时拍下的照片。也就顺势传上来吧,以证我们那时回家的高兴(我文中说的几人都在照片里)。

DSCF1172.jpg (75.95 KB)

DSCF1172.jpg

TOP

DSCF1172.jpg

    这张照片我好像是第一次看到,有几个妹几嘎还叫不出名字。那时候,多年轻、多单纯啊!有三个妹佗照相时连袖套都冒脱。冒脱有冒脱的意义。四十年后,再看这照片,弥足珍贵!

TOP

       

 

      照片前面一排的我只认得石英,右一是姜俐吗?

      那时候,我也最喜欢吃糖油粑粑哒,应该是1两粮票5分钱一个。

     当年从洪江到队上这一段路真的难得走,足有50多里,并且左弯右拐,又冒得车坐。你们几扎妹子还要担担子回家,是有蛮困难。

   现在我的女儿,你莫讲要她担东西,要她空身走10里大路都绝对不会答应。

TOP

何也大姐:照片中有几位不是会同知青(后排左二、前排左一、左二和右一),你也就不会认识了。照片中除了后排左二是湖大子弟外,其他的都是师院子弟,我们是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

      呵,你还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特征:戴着袖套。我那时也是出外仍戴袖套的一个。

TOP

回楚风:不错,还记得你们的老同学。照片中除了后排左二是湖大子弟外,其余的我们都是住赫石南北村、赫石坡的,在一起长大。糖油粑粑,要多少粮票一个没有记忆了,但5分钱一个是记得的。还有包子、法饼也是5分钱一个。

    现在想想我们那时还真不知道是如何挑着重担,走完五十里地的。去年在洪江,李小安激我说:大家走回队上去,我当即应允。自信四十年后再走五十里路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前提是空手空脚。现在年青人,赶上了好时代,他们也犯不着去吃我们那份苦了。走十里地也不土松呢,从红光到槐梘正好十里(路碑24——19公里)。从荣湾镇到火车站好像也是5公里,现在要我们走走,我想还能行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