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春天,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国,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我生长的这座湖南西部的溆浦县城,上山下乡运动也在沸腾,也在高烧,也在如火如茶的深入开展。欢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宣传标语、巨大横幅、红色传单挂满全城,贴满大街小巷。在农村的田头,在高高的田坎上和山岗上,公路两边农民木房的壁板上,也都贴满类似的标语口号。我是这年元月毕业的初中生,理所当然闯在了这个刀锋利剑的刀尖上,历史给了我一条不容选择的人生路。那时候,在我的心灵里,在我的思想里,还没有政治,还没有社会关系,还没有人情世故,一切都是空白的,一片都是茫然和朦胧的,带着这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思想,同民主街的52位初中毕业的知识青年,背上行装,踏上了这条史无前例的、伟大的上山下乡之路,踏上了这条到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之路,踏上了这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路。
首次试水
我们下放的地点是溆浦县畜牧场,它座落在马田坪乡人民村,小地名叫烂泥塘,是由延绵不断的黄土小山坡连接起来的一个小平原,面积有近300亩,还栽有桃树、梨树,但大部分还是荒凉的黄土地,在太阳升起的东边山角下,还有150亩水田。县畜牧场隶属县商业局管辖,离县城不远,大概有十哗里路左右吧,那时候,我们刚到这里时,在这块黄土地上,还只有一栋仓库,接着仓库后面是牛棚,喂有七八头水牯和黄牛。刚去时,没有住处,把20多个女知青安排在仓库里住,20多个男知青安排在四通八达的牛棚楼上住,人住在牛棚楼上,按道理说是很臭的,可是那时候,那年代,我们住在牛棚楼上,没有觉得臭,也不闭弃臭,也不敢讲臭。为管好带好我们这批知青,尽快适应劳动生产,场里从农村请了10位根正苗红的有丰富的劳动生产技术经验的老农,当我们接受再教育的老师。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声青翠的口哨声把大家从睡梦中惊醒,我们急冲冲的从热烘烘的被窝里爬了起来,吃过早饭,场里把我们一人发一把锄头,这是下放几天来第一次到田头去干活。春天的早晨,我们走在路上,地面上还是满地的露水,满天的淡雾还没有散去,路两边的土地上,桃树、梨树已开使绽放出红色、白色、浅蓝色的花蕾,就象天上下凡的仙女,婷婷玉立,露出美丽的笑脸,显示着她千姿百态的身躯,在等候欢迎我们的到来,这花儿的笑,象是欢迎,又象是粉刺。春天的三月,还格外的冷,站在高高的田坎上,放眼望见那田野里漫无边际的绿色草籽,绽放出紫红色、紫白色的花朵,象满天的星星亮亮晶晶的。微风吹来,又象大江里的河水翻滚着层层波澜,一浪又一浪的翻着彩色的浪花,使你胸涌澎湃,浮想联翩,当你深深呼吸的时候,清香扑鼻的草籽花香沁人肺腑,沁入心田。这小小的草籽花,它以小而多姿的艳彩点缀了大自然,点缀了这不富裕的乡村,点缀了我劳动生活的港湾。这时候队长发了号令说:“大家把鞋袜脱掉,拿锄头下田去刨田坎,队长的话,弄得我们目登口呆,是惊又是恐,心脏也加剧了跳动,大家你望我,我望你,没有一个人脱鞋,没有一个人脱袜。我是农村长大的,农田的活我多少也干过,多少也做过,我第一个脱了鞋袜,有一个脱了鞋袜,慢慢地接二连三的脱了鞋袜,落下了带水的田,田里的水是冷的,双脚踩在泥巴里,还是热乎乎的。今天的劳动还仅仅只是刚刚开始, 俗话说:“一年四季在于春”,不知还有多少更艰苦的劳动,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等待着我们去战胜,去改变。
炎热之夏
阳历七月中下旬,骄阳似火,地面上的温度已达38度左右,不管在地面上还是在水田里都呈现出一片热乎乎的感觉,这时候便是双抢的季节,即收割早稻,抢插晚稻。这个时候,南方的阵阵微风吹来,站在高高的田坎上望去,田里那片片金黄色的稻穗埋头摇晃,示意向你招呼,向你点头,我们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春天的播种带来了累累硕果,我们感到一种享受,一种成功,一种骄傲。双抢之前,全场要开一个双抢动员大会,由场长作双抢动员报告,安排双抢战斗任务,集中所有力量,挤出所有人员,全力以赴参加双抢。为了打好双抢这一仗,为了躲避中午恶毒的太阳,我们清晨4点钟就起床,天都还没亮,下田收割早稻禾,或者是插晚稻秧苗,准备一天的战斗。那时候在我们南方,还没有收割机,插秧机,犁田机,我们全是靠人靠力气干农田活。那时的打禾机全靠用脚一上一下来回踩动,靠脚力带动打禾机轴承转动,当打禾机滚筒飞转时,将一把把的稻禾放在滚筒上面,谷子就脱离在打禾箱里,打禾时,各个环节都要闲接,都要配合,有割禾的有楼禾的,有踩机子的,有担谷的,还有晒谷的,这都要互相配合,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要误工,所以,有力气的男子汉就踩机子或担谷,手脚利索的人就搂禾把子。男的衣服湿了,就干碎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干,女的衣服湿了,只好穿着继续干,直到收工为止。这时候在你耳边响起的是,稻田里打禾机的隆隆声,人们割禾的嚓嚓声,大家说话的欢笑声,响彻田野上空,响彻长长的峡谷,消去了人们的疲劳,忘记了你我的衣服是湿是干,面容是脏还是净,全身是汗还是水。有的人身子骨弱一些,经不起高温热浪的冲击,而中暑腹泻高烧,可他们吃过药,打过针,又继续投入双抢战斗,真是过去部队打仗时具有的那种轻伤不离岗位,重伤不下火线的战斗作风。这场面,在那个年代,却不以为然,而在条件好了的今天,回忆起来,还是很感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