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线的那些日子(73)
林城镇
下得车来,走出车站,一片茫然。
会同车站象很多小站一样,没有车站广场。出站往右的地方是一些建筑物,只有向左的道路是通畅的。狭窄的马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小贩。下车的人流步出车站,马路两边的小摊小贩活跃起来,大声地呼叫自己贩卖的货物品名:“甘庶啊!甘庶------”
“过来看一看呀,瞧一瞧,会同特产------”
身着黑衣,头上缠着大大的黑头巾的当地村民,背着背篓向出站的人群迎面走过来,招揽着客人,车站工作人员见状,赶上前来向外驱赶着她们。
挤出纷杂的人群,向那条陌生的马路走去。马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楼房,临街的一楼全是各色各样的店铺。正是吃午饭的时候,饭店里年青的女服务员,或站在门口,或走到行人道上,热情地招揽着过往的行人。我走进一家人员较少,稍稍安静一点的饭店,在桌子边坐了下来,与服务员聊起了家常。
我问:“这里离县城还有多远呀?”
服务员楞楞地看了我一眼,说:“这里就是县城。”
“哦,我是想问,这里离城中心最繁华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又问。
她用手指了指,说:“往前再走个十来分钟就差不多了吧!我也不知道你是要到什么地方去------”
吃完饭,步出饭店。我朝着服务员手指的方向慢慢地向前走去。
街道两旁的楼房渐渐地高了起来,商店里的装修和陈设也越来越显得豪华,走上一段小坡,眼前一亮,这不是会同县第一中学吗?还是那条马路,还是那座大门,只不过马路的路面由过去的沙石变成了现在的柏油,大门由过去的朴素变成现在的豪华了而已,校园内的平房教室变成了高大的教学楼------。
找到了旧时的痕迹,心里不由得高兴起来,加快脚步朝前走去。“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以前平坦的篮球场,现在是几座高大的酒楼,以前的电影院,取而代之的是会同县最大的,造型新颖的现代化超市“旺得乐”商场,乳白色的外墙,咖啡色的玻璃幕墙,熙熙攘攘的人流,好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忙景象。我顺着马路往下走去,以前的丁字路口是会同县城关镇的中心路口,现在,丁字变成了十字,当年的粮店已不复存在,一条四车道的柏油马路向下延伸了几十米,龙队长管辖的那上百亩蔬菜基地,现在是排列有序的宿舍楼------。
我站在十字路口举目朝上张望,坡上依旧是密密麻麻的房子,只不过经过三十多年的“成长”房子有所长高,由过去的木板房长得更加结实了(砖石结构)。
十字路口的转角处,立着一块水泥标志牌,白底红字写着“林城镇”几个字。啊!来过这里几十上百次,前后时间跨越二、三年,今天才知道这个地方叫“林城镇”。我辈也是年轻太不知事也!(后来,有会同网友告诉我,会同县城关镇以前是没有名字,林城镇的名字是改革开放以后才起的)
想想此次出来的任务还挺繁重重,不敢在此处久留,拨起脚,大步流星地朝会同隧道奔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