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那润育我的山泉水

               那润育我的山泉水(旧作)
    

    我永远忘不了那山中的泉水,因此读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特有感受。在会同,人们在那高山湿润处随意一淘,那泉水就渐渐沁出来了。因此农民将泉水就叫沁水,还再贴切不过了。
    刚到农村时,我们对沁水并无多大好感,一是从城里带去的讲卫生习惯,要喝开水;二是觉得那水冰牙齿,且还俯地而饮颇不雅观。久之随着劳动量的增大,且带开水爬山劳作也是不现实的,也便开始喝沁水了。最开始对水源还有所选择,后来到了热天,只要哪儿有沁水,不论是在山窝里还是田塅里的一角或是石头缝里,先俯下身子咕咕灌饱再说。什么不卫生,不雅观均已弃之不顾,而且水要越沁(冰)越好。
    最记得1973年秋天在四县交界的雪峰界造林,山上已许多年无人居住,也少有人走过,木板房早已无踪迹,但那山上废弃的田地里石头砌得齐齐整整的田磡依然如故,那山丛中用青石块围就的泉眼依旧清亮,不禁感叹这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竟是这样完美保留着曾经的人工痕迹。这也就成了造林队伍扎营盘的住地,以及接下来的几个公社建林场场部的依据。
    在山中,哪都有沁水。如果是有人家,那泉水四周会砌上方方正正的青石板,如果是田边地头那会被人用竹枧接到路旁,如果是大山窝里,那也会被前人掏成一个小小水氹,故此我们走再远的山路也从不带水。口渴了,路过别人家,主人会热情地喊你:吃点(dià)水哆!还记得去高椅,翻山越岭蹬蹬地下到邓家冲后,第一次在路边人家喝了沁水,过后却嚇心嚇胆想起是否喝了放“瘼药”的水(放蛊的水)?现在说来是笑话了。或是将嘴巴对着水流喝。更多的是在路边的泉水处用路人置于一旁的竹筒舀水喝(通常那竹筒一定是被第一个用的人特意打穿了小眼),要不就地采一片桐树叶,将其撮拢,便自然成了一个“杯子”。当然最痛快的便是俯地,面水而牛饮,还真的是“沁人心脾”。   

    大山没什么可奉献给人的,只有这高山的好水毫不掩饰,毫无保留地让人去尽情享用。别的地方山区,滴水贵如油;而会同山区因满山郁郁苍苍的大树,它奉献出来的水从不吝惜。当劳作到了极限,且又腹中空空时,山泉水便是最好的滋料,我想对于我们来说,其功用并不亚于中国女排争夺世界冠军时,供给她们的那种饮料。尤其是暑天,热得不亦乐乎时,来到沁水边,即算是不喝水,也会觉得凉快些。反正不管是热了、饿了、乏了,喝了山泉水,精神便会为之一振,接着可以继续劳作、爬山。因此我也形成了爱喝水的习惯,带至读书,乃至如今都未能改变。
    最喜那从岩缝里渗出来的水,唐代诗人柳宗元曾用“清冽”二字来形容山泉水,是最恰当不过了。当走山路走得乏极了的时候,突然一泓清冽的山泉水闪现在你眼前,你难道不感谢这救命水吗?——那从岩缝里湜湜流出的沁水。我们十五六岁来到这里,是这流淌的山泉水将我们滋润,伴随着我们度过那苦涩年华,养育我们长大成人。
    什么时候能再次喝到你——会同的山泉水(沁水)。
                              
                                          
1983年6月
                                                     2011年6月(修改)
   后记:若干年前,瓶装矿泉水刚出来时,我对那泉水竟然要用钱去买,感到不可思议。今天当人们都认可瓶装矿泉水了,几乎所有的人外出都是手拿一瓶矿泉水时,对那要花几块钱就买那么一小瓶水,仍不是很认同。但大势所趋,只有随流。还是怀念那山中随处可饮的清冽山泉水,尤其如今什么都是有污染,这有毒,那有害的,那高山上的清泉水断乎不会出现这些状况的。

   我于1982年春节回会同后,又在2009年、2010年重回会同,看到乡亲们大都将山泉水直接接入家中,免去了担水的麻烦。我还特地到那泉眼处,再次尝到了那山中清冽的沁水。

这便是那曾润育我们的山泉水(2009年)。

DSCF1091.jpg

这是高椅团里的山泉水,能见到那清冽的水(2010年)。

20107111623332750.jpg

TOP

下乡8年,対队上哪块田有沁水,哪里的水最好.了如指掌.一般讲盘上的田有沁水的少,冲里的田多一些.书荟对喝水的描写,好形象的.当年口干伏到地上大口大口喝水的感觉真好!现在我吃的是浏阳大围山的水,但觉得远比不上会同山里的沁水好恰.有很多人说我皮肤好,我告诉他们:一是父母给的,二是我在青春期恰了8年优质矿泉水哩!哈哈......

TOP

大作拜读,谢谢书荟!

您的文章仿佛把我带回了大山深处,呵呵,沁人心脾的山泉水啊,久违了!那才是真正的矿泉水啊!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TOP

    沁水清凉甘甜,适宜消暑解渴,会同乡下的山冲里沁水不少。

    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倘若沁水出现在水田中,则这块田的水稻肯定长不好。会同很多山冲里的田亩产量不高,冷浸田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这样的冷浸田应该改造,将沁水引走。

TOP

好亲切的文,好亲切的沁水。会同的沁水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什么地方有好沁水,远近的乡亲都知道。多年后我也与山里乡亲一样,有时出工串门走山路不惜多走几里,就为尝一尝某眼上好的沁水。

TOP

大作拜读受益匪浅。可见幸福不是只跟着金钱与权势而行。在我们穷困而劳累之时,获得几毛钱,小憩几分钟就是上天的犒赏,就是幸福。“尤其是暑天,热得不亦乐乎时,来到沁水边,即算是不喝水,也会觉得凉快些。反正不管是热了、饿了、乏了,喝了山泉水,精神便会为之一振”。所以幸福就如此地简单,且不知道如今的幸福指数是怎么确定的,与这些有无关系啊!
比健康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态。

TOP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听到或见到与泉有关的音或字,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润育我的山泉水,会同人称之为“沁水”。高椅乡红坡村黄豆畲井里的沁水,是我喝过的山泉水中最沁,也最甜的泉水。现在有人高呼“把湘江变成中国的莱茵河”,我看要从保护水之源头开始,让每一眼山泉、每一条小溪、每一条小河、每一段河水都清洌,先把资金投向水源之头。

TOP

回复 2# 书荟

 

 

      清洌的山泉,在湘西的山路边随处可见,摘一片桐树叶做碗,喝一口沁人的泉水又继续赶路,就是那时的情景,拜读了书荟的美文!

TOP

现在会同县城里到处是汽车卖矿泉水的呢!

我上这个知青网出了些问题,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img]

TOP

佳哉:好记性,还记得哪处水好喝,我们对那山泉水的感受应该是有同感的。那大山里的泉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不能忘记的,因为当年是这山泉水润育了我们。

     嗬,你的皮肤白是爹妈给的,生成的呢!我喝会同山泉水的日子比你长,皮肤却始终是黑的。

TOP

    谢谢自强不息兄!

    我们都曾在那大山里生存过,对山泉水应该是相同的感受。那泉水的滋味永远记忆。

TOP

    桂干考虑得更深远些,由沁水想到了那大山里的冷浸田。是的,如果那湾里的田沁水多的话,整坵田稻子的生长就受到影响。本就没有多少阳光的照射,水又是冰凉的,那稻子无法很好地扬花吐穗,结出的大都是瘪谷。当年在农村时,遇到这样的田,农民大都是在那水流处淘一条沟,将那冷浸水引出来。

TOP

    老槐毕竟是学者,由会同沁水自然联想到了文化,不知你是否会对此作一番深究?

    我们那时只是听农民说哪眼泉水好喝,但我喝水至今还是“牛饮”,因此没能留下对哪眼水特别好喝的记忆。

TOP

         顾兄的思维是发散性的,由喝水引申到幸福之谈。我们那时困顿至极,只有这水对我们是大方的,不需任何功利,因此那时的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

   今天的人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也就无所适从了。

TOP

健者兄:是基于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的观点出发吧,因此认定黄豆畲的沁水最好喝了。

    你的眼光看得更远了,想到了所有的水流,应该从源头保护开始。其实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浅显道理,要不然不会在青海去建一个“三江源”的碑了。但人们实际所做的一切,都是与保护水源相悖的事,比如在任何的水流的上游都去堵上各种大大小小的坝,违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哲理。任上游的人在河边建各种企业,让那被污染的水直接流入河流等等举不胜举,只能说这是发展要付出的代价吧,只是这以牺牲人类最直接的利益作代价,不知如何来说了。

TOP

谢谢西岭望雪!我们同处大湘西,对那山中泉水的感受当然也就相同了。

嗬,连喝水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呢。

TOP

二姐:现在是讲与时俱进呢,哪怕会同漫山都是泉水,街上还是会卖瓶装矿泉水的。不这样,岂不显得会同落后了吗?

    不知你上湖知网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吗?

TOP

   我在会同呆了近三年的时间,也转移过七、八个地方,但是,我们呆的地方多是在小溪边(修桥),没在山冲里呆过,所以没有享受过“沁水”带给我们的甘甜和幸福,只能在此望“沁”兴叹!

TOP

    

 

    老槐讲到文化,我想起在会同的夏时,爬过弯弯曲曲的石径,漫步进入竹木掩映的人家,主人家的大嫂就是用竹端子在那盛满沁水的大木桶里舀上满满的一筒水递到你跟前,说一声:“漆义(吃点)沁水哒!”音犹在耳。反映了怀化一带山区待客的一种风俗,这一点不像湘东和湘北地区,来了客总是要先作鼓正经泡杯茶喝。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