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对当了爷爷、奶奶的知青朋友说两句。

                

                                   对当了爷爷、奶奶的知青朋友说两句

 

 从农村返回城市以后,我当了几年的工人,又读了几年书,而后就一直在教育线工作,到今年退休,已经有30余年的教龄了。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我有着一种深深的感觉,那就是中国的教育严重地压抑着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丢失了学习本真的快乐。为此,我曾发出过自己的追问,也拷问过自己的教育良知,写了下面这篇“学习本真的快乐,你在哪里?”的随笔。今把短文放在湖知网上,希望能让我们这些做爷爷、奶奶的知青朋友,在孙辈的教育问题上多一点理性的思考。

 

 学习本真的快乐,你在哪里?

 

          生活在当下中国城镇的孩子们,他们的学习究竟有多少本真的快乐?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镜头:

     

一大批孩子,有学龄前儿童,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节假日时,他们的身影总是如期出现在各类培训班的课堂上,有学艺术的,有学语言的,有接受作文辅导的,有参加数理化补习的。在他们的身后,站在一群誓死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

如果你问一问这些参加学习的孩子们,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感受,你就会知道,在如此“丰满”的“被学习”过程中,他们中间究竟有多少人有本真的快乐……     

 

     这是一间中学的教室。在每一张不足0.5个平方的课桌上,都有一座小小的“书山”,每一个学生的耳边,总是不时地响起“勤为径”的“鞭策”。被支解为一个个“点”的知识,需要符合“标准答案”的一道道习题,永无休止地繁琐演算,生硬机械地简单记忆……

在这里,考纲成为学习唯一的指向,成绩排名的压力如影同行。身心难以承受之重,让孩子们从小就深切地感受到“苦作舟”的滋味。于是,“我学习,我快乐”就成了一个讽刺,厌学却成为了一种常态。

……

当我们从这样的镜头中走出来,我们不免有一种心酸的感觉。我止不住要大声问:学习的本真快乐,你在哪里?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才不会把成人那种争为“人上人“的竞争早早地强加给渴望童年欢乐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能不能给学生一片与考试无关的单纯的天地,孩子们的学习能否多一点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期待,自己的记忆,让孩子们多有一些按照生命成长规律自然发展的空间。那样,我们孩子将更阳光、更健康,更自信、更灵动,也将拥有一个更丰盈、更幸福的人生

回复 2# 另类人生 你说出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现象,这是大多数家长对教育孩子的选择,也是中国的孩子与国外的孩子在发展上差异所在的根本原因。

TOP

回复 6# 我是知青一小丫   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说到了点子上。教育其实就是培养一种兴趣,形成一种习惯。

TOP

回复 8# 隔山唱歌 爷爷、奶奶也可以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谢谢关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