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是正宗湘乡城里人!首先谢谢大家对湘乡话的关注 

 

 呵呵叫我来看看靖县朋友出题和答题的朋友的帖子,我很高兴, 因为几个月来没有这么开心地玩来了

TOP

回复 56# 顾月影  老吴哩市山枣滴 ... 寒乡 发表于 2011-9-22 20:35

 

湘乡十里不同意 老屋里是山枣字就与城里的发音有较大的区别

 

先问好老屋里的老乡 

TOP

回复 61# 似曾相识

 

凭你对湘乡话的解释 还真似曾相识了。

 

实际上“究”如果用普通话读出来,像宁乡话,不太像是湘乡白话的“脚”,湘乡白话的“脚”更适合用“多”字音第二声来表示。

从文字上翻就是(你即使是)“打飞脚”(跑,也追不上了)。

TOP

回复 62# 顾月影

你的分析 不错

TOP

回复 42# 顾月影

回复 41# 楚风

 

  二位有一个字翻得不对: 湘乡话里,不管城乡都是“买 卖”不分,统通用“买”字,所以这句话应该用买而不用卖之是一 

笔和逼都不合湘乡音,倒是B字母非常近似。

 

  湘乡市井旧时此话是口头语,与亲近的平辈或者晚辈说话,会时不时的带出来,但与长辈说话时是绝对不能这样的。一般书香人家也是不会说这口头语的。

 

  

 

TOP

“姨里果的哪!蛤切不切哪!”     湘乡话,网上冒得的,“切”读去音,试看谁能翻译?   ... 雨后斜阳 发表于 2011-9-18 23:03

 

 听得出来,斜阳这话不是湘乡话,倒像是宁乡话。湘乡话开头三字会这样说:“么夹搞”“姨里果”是宁乡话专利,“果”是株洲话助语

TOP

回复 14# 楚人

下次见到楚人 一定用湘乡话和你聊

TOP

来了真神该让道。不过,湘乡话区划变化多次,人口流动带入的语音学变化更是复杂,难以有个什么标准。所以 ... 顾月影 发表于 2011-9-23 12:43

 

  顾大人真是深山道人,您在山中方七日,不知世上已经几千年,乡音小姐已经成了白发老奶奶!

 

  人口流动对于湘乡人,不是如今才发生的,皆因湘乡地少人多,故历来湘乡人外流打工的不少,所以好多地方才会有如长沙一样,出现了半湘街等。

 

  

  如今的老城话 也因为城里人往外走,四面八方湘乡乡里的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进城而在不断变化着。

 

    送个视频给你也给大家 

 

   

 

  这里面的女孩是个湘乡人,但不是正宗城里的,她说的是湘乡栗山农村话。但已经让人乐了。最出采的是朗诵徐诗。

 

  我惊奇如今的孩子之胆大、之开放,这是当年的乡音小姐们不可比的。

   

 

 

 

  

TOP

回复 72# 雨晴  

 

回复 71# 晓泛

 

二位妹妹就别笑话我了。

什么时候见面 我会用湘乡话和你们玩的

TOP

回复 76# 晓泛

楚人已经翻译得不错了。我回复了楚人的

TOP

回复 75# 晓泛

 

“老吴哩市山枣滴”即 老家是湘乡山枣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