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仲秋先生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认为确实没有再就人物形象争吵下去的必要。因为你我都是喜欢写作的人,如果你愿意交流小说的创作心得,我真诚赞成。我想你在写作之前构思的英俊的形象可能与成文中的英俊有所不同,只是在具体写作时忽视了读者将会如何去认知。

  凭心而论,《风》文以个人歌唱会开篇,匠心独具,新颖诱人。但是,你不该越写越虎头蛇尾,到了后面形如记流水账了。

  中长篇小说一般来说,最少三万字要出现一个高潮,而你没有,把几次应有的高潮淡淡地带过去了,错失良机。

  英俊的几次奇遇你完全可以加工升华成难得的优秀故事和戏剧性的曲折情节,可惜你没有,浪费了素材。

  做为中长篇小说,特别重视建筑美,如“一笑了之”所说,她象律诗一样讲究起承转合,象砌房子一样讲究合理结构,美的结构。你把故事依时间顺律铺叙是没错,但后面的朋友一章明显与全文脱勾,成了落单的独立一章,未能融入成为一个整体。应该象写陈旭一样插进去混合写才合理。

  在一片叫好声中,我给你一下子泼了这么多冷水,如果你认为我狂妄自大,胡说八道,有损你的光辉,那么我下不为例,仅此一回。斗胆了!

TOP

回复 6# 人中禾火 赞同你的说法。

TOP

回复 9# 人中禾火 谢谢!我也认为,这次争论一定会使你的创作步上一个新的台阶,至少会让你在下笔之前,首先会考虑到读者群。

  我没有你这样的才气,早就想写长篇了,就是写不出来,心里空着急。

   所以我是很佩服写长篇的作家,不管他是不是名作家。

TOP

回复 43# 游客晏生 是最多三万字要出现一个高潮,误打成少,一字之差,意思相反。

 

TOP

回复 42# 游客晏生 原来晏兄也想写知青题材的小说,我们是想到一个点子上去了。我想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渐渐老了。也会逐渐一个一个地离去,如果不留下点当年知青们的具体生活,劳动情况,精神渴望……无疑是件遗憾的事。

我的三个女儿都不知下放,插队是怎么回事。上初中的大外孙听我说上山下乡,听的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我是希望知青是永不消逝的名词,印在历史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