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军在抗战中是立下赫赫战功的。
早在1937年抗战正式开始前的1933年,日军在侵占我东北后,大举向华北进攻。长城一线告急。蒋介石第一次派出了中央嫡系部队第17军奔赴长城抗日。17军也就是后来的52军,这是一支黄埔子弟军,其军官干部几乎全部由黄埔毕业生组成。抗日名将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覃异之,戴安澜等当时都在这个部队。17军三个师在长城古北口,南天门一线血战三个月,寸步不让。25师师长关麟征身负重伤,副师长杜聿明接着指挥。近200名黄埔毕业的中下级军官长眠在长城下。终于揭制住日军一举侵占我华北的势头。当时中日在北京签订协议时,恼怒的日军竞无理地提出要国民政府解散17军,至少要将17军撤离华北。为了暂保华北的安危,蒋介石不得已撤消了17军的蕃号。直到抗战正式爆发,才重将第2师和25师组合在一起,成立了第52军,由关麟征任军长。
在台儿庄会战中,52军是从外围向包围台儿庄的日军攻击的主力。台儿庄大捷后,攻击日军的关麟征及52军被全国上下誉为“关铁拳”,守庄的孙连仲及其部队被誉为“孙铁头”。当时被击败的日军某师团长惊呼;“关麟征一个军抵得普通支那军十个军。”
武汉会战时,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说:“中国军队如都象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52军的赫赫战功,关麟征(黄埔一期毕业生)成为黄埔生中两名最早担任集团军司令之一(另一名是胡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