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厂是我下乡插队的地方,到处留下我青春奋斗的足迹。

  小河里我放过排、还用自编的撒网打过鱼、田间小路我挑着鸭笼贩卖过小鸭、供销社里我排队挤买过牙膏和马头肥皂、扩建新厂公社时我为它运过木材做过土砖……。

  看了这些照片和知友的跟帖我觉得亲切而且感慨万千。使我没齿不忘地是这里的农民淳朴勤劳善良极富爱心,普遍对知青同情关心。

  去年的重阳节生产队还专门邀请我们知青回队与他们联欢,并请来乐队搭台唱戏、置办酒席,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当年的大嫂--现在70余岁的奶奶们轮番为我们即兴演唱敬酒歌,唱得我们个个热泪盈眶一醉方休。


TOP

  新厂农村历来有养马用马的习惯,可能是受抗战时来这里疗伤官兵的影响,当年疗伤军垦的荣军官兵常使用马匹,倒也方便适用,既可代步也可运输犁干田,比牛容易伺候饲养。但是我们插队时很少看到马,因为那时人都吃不饱谁还养得起马儿。

  纪飞君提到过河走五里有一个名字美丽的地方,我猜往南应是和平大队的黄金坳,往东沿河而上应是炮团大队的四乡所,往西沿河而下该是皇甫屯。

  新厂公社文革时期共有16个大队,下放有长沙、洪江及本县600多名知青,数量仅次于甘棠公社,大队名称除纪飞君列举的11个外,还应加上营寨、哨团、炮团、新厂、皇甫。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