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鸟是一种候乌,靖县老百姓称之为“棕脖浆”,因其多在脖子周围有一圆圈棕色羽毛而取名。
上世纪90年代前,靖县森林密布,生态环境未遭破坏,老鹰、秃鹫、黄鼠娘、猫头鹰、狐狸、山猫等天敌较多,因此鹭鸟不是很多。
90年代以后,随着森林的大量砍伐,天敌的锐减,来靖县的鹭鸟急剧增加,村寨旁的古树上停落得一片白色,使得素有稻田养鱼习惯的乡民养鱼绝收,却又挥之不去无可奈何,从此老百姓的餐桌上少了“禾花鱼”佳肴和一笔可观的收入。
恨得牙痒痒的村民在每年的8月份鹭鸟脬化幼禽的时际,上树去掏鸟蛋,一次可得三、五斤,或者在幼鹭试飞的时节拿着长竹篙去鹭鸟聚集的树林中敲打,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村民说若不是嫌它难得去毛,肉也又腥又酸不好吃,半天时间捉一担鹭鸟不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