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 当前离线
头衔: 知青元老
老朱(叫什么大名不记得了)就下在我们一个生产队。他比我们来得晚一点,也好像是70年4、5月份来的。他那时30多岁,同来的还有他的堂客和一个小孩,小孩不记得有好大了。他告诉我是长沙红旗内燃机厂的(后来叫湖南动力机械厂)。他俩口子干农活一点都不行,动作太慢(插秧),被社员们嫌得要死。大队上就安排他去打米,因为抢了蓝林的饭碗,蓝林就到处挑他的不是,关系也搞得紧张。我们红坡3队自然条件又是全大队最差的,老朱也实在搞不下去了,做了几个月就转走了。
TOP
回复 5# 佳哉
好像黄家有个哥哥后来招到会同搬运社了?我在县城的时候也很少看见他。不知他后来回长沙了没有?
开排兄堪称大孝子,自己到外头打流吃黑粮,保父母的基本生活,感天动地。联想起建国20年后,农民们都这样勤劳,尚贫困到如此地步,不知应怪谁。
杨继绳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墓碑》,他的父亲就是60年饿死的。他在书中引了一句安徽凤阳的花鼓词“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杨先生十分悲愤地修改了一下:“自从出了毛皇帝,风调雨顺也饥荒”。
谨以此句献给某公冥寿118周年。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