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很充分的理由讲。事情很简单,上世纪80年代,有位湖南女知青,给总书记胡耀邦写了一封信,要求知青下放算工龄,耀邦后来批了。广大知青都搭帮她和耀邦。当时耀邦的考虑可能是觉得国家对这些人不住吧?再说,不少的高干子弟都当过知青,问题也就好说一些。那位家在农村的同事讲的也不是没道理。中国的事情哪里是件件都讲得清的?得了就得了,吃亏也就吃了,讲不清的。

TOP

    大肚子兄的这个说法引起了我的兴趣。你下乡是通过国家计划安置的?是计委下达的安置指标?以我的理解,那个年代应该只有大学生才是列入国家计划的,毕业以后算干部指标。
    顺便说一句,现在工龄因素在整个工资构成中好像不重要了,至少我的单位是这样。

TOP

     上地团兄的说法给我有很大的启发,但还是不能完全说服我。计算工龄怎么能与拥有生产资料扯上关系?工龄的概念是什么?以前我们填表有一栏叫做“何时参加革命工作”,意思就是参加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工作单位时间(不包括务农),建国前就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才算,为国民政府做事的不算。你说农民拥有生产资料不能算工龄,那么你知青下放时也是公社社员,与农民有什么区别?生产资料都是集体所有,如果他有一份的话,你不是一样的有?同理,农村青年招工了,他的那份土体就没有了;那倘若某个知青始终没有招工,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不也拥有一份土地?所以,您的这个说法在逻辑上难以说通。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