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禾桶
打禾桶,40年前,在茶陵、攸县及湘南一带,是使用这种工具用人力将稻谷脱粒的。七十年代中期,省城几所大学在常德桃源、安乡一带支农时,见到的是脚踏打稻机,有的已有电动打稻机,估计湘北知青尚未见过“打禾桶”这种打稻工具。
打禾桶,直径5尺左右,桶高2尺,用一寸多厚杉木板制作,桶箍用竹篾编制的约2寸粗的箍圈做成,桶重约百、八十斤。
搬运打禾桶,是用一根“背桶棍”斜横在桶内,再将桶扣过来,用“背桶棍”背起桶前行,背桶时,由于桶是扣着的,背桶者看不到前面,只能看到脚下一、二米距离行走。
搬桶,也有不用“背桶棍”的,将桶整体举到肩上,扛着搬运。“扛桶”有“端底”和“半边月”二种方式。所谓“端底”,就是用肩扛着桶底搬运;“半边月”,则是将桶侧放在肩上,肩扛着桶边,高高的扛着走。
不论是“端底”还是“半边月”,都需靠肩和头顶着桶,由于桶太大,头也同时压在桶下面。扛桶是非常要力气的,在我们队上,全队的壮劳力中,加上我和林生同学,也不过三、四个年轻劳力能用“端底”和“半边月”方式扛上打禾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