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从罗文裕出了关,,我们在口外(长城以北)崎岖的山路上,沿长城往东行进,蜿蜒起伏的长城,像一条巨龙沿着险峻的山峰和曲延的山梁向远方伸展,城墙上座座敌楼(长城上的楼台,又称敌台,有时误称烽火楼)随山势昂然屹立着,在夏日的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雄壮。我们翻过一座叫黑锅顶的高山,晚上住在了长城北边山脚下的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黒峪沟村,由于是绕道行军,从马兰峪到黒峪沟一天走了八十多里山路。
黒峪沟是口外非常偏远的山区,由于连年战乱,口外山区老乡非常贫困,在秋收前几个月就断了口粮,经常是吃菜度日。晚上,我们在老乡家用自己带的小米煮饭,老乡给我们摘自种的豆角和黄瓜炖熟做菜,晚饭时,何队长跟我们说起当年红军在江西根据地反围剿时期,经常吃南瓜汤当饭的故事,使我们感到能身受冀东军区向敌人反攻之前的重任,油然升起战士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8月7日,在黒峪沟早饭后,给老乡留下饭票,来不及谢老乡,老乡却非常感激,又给我们一人塞了两根黄瓜,让我们非常感动,岁月已过去六十多年,却一直难忘那一幕军民鱼水情。
冀东风情
7日一早,我们又上路了,继续在口外沿着蜿蜒崎岖的长城一直往东翻山越岭,我们5人队伍,何队长是老红军战士,身经百战,参加过红军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战斗,虽年近半百,身体强壮,而且身手不凡,使用盒子枪、步枪和大刀非常娴熟。我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冀东军区八路军游击队,和日本鬼子伪军打了5年游击战,翻山越岭行军是常事,当时又正值27岁年轻力壮。管理员老马从小随父在山里守王陵,练就爬山好手。两位小战士正值二十来岁,种地出身,能背会跑,我们几人都是行军好手,一天行军上百里山路,都不觉疲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