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麓山有幸埋忠骨,片片红叶咏深情——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麓山有幸埋忠骨,片片红叶咏深情——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夜在武昌爆发了武昌起义。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会长蒋翊武与共进会首领孙武在武昌召开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席会议,两团体正式合作,并派代表赴上海,与黄兴、宋教仁接洽。9月24日,文学社与湖北另一个革命团体共进会的领导骨干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会上推举共进会领导人刘公任军政府总理,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指挥(有说是临时总司令)。由于准备起义泄露,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在十月十日夜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他们打死了反对起义的军官,夺取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库。库内储有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起义军首先占领该库,对武昌起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0月11日黎明,武昌城内各官署、城门均为起义军所控制。当天上午,一些处于观望状态的清军士兵也陆续向楚望台集中,听从革命党人指挥。鲜艳的十八星旗插上武昌城头,宣告了武昌起义的成功。10月11日夜,汉阳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光复汉阳。10月12日,汉口也光复了。至此,武汉三镇均处在起义军控制之下。革命党人发表宣言,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起义响应,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督府,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

   两个月内,湖南等13省宣布独立,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革命高潮。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终于被推翻,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湖南这片革命的热土,从中国近代以来,就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史家评近代湖南曰:“......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有人论及湖南人气质时,曾说“政治上的坚定、思想上的坚毅和行动上坚韧三者结合,体现士人群体的浩然正气——衡山正气。那么作为南岳七十二峰最后一峰的岳麓山,就有幸成了接纳这些为国流血牺牲的浩然正气之子忠骨的青山。这中间有被章太炎挽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黄兴,有护国大元帅蔡锷,有写下《猛回头》、《警世钟》,在日本蹈海而死的陈天华,有所办的学校成为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的明德学堂创始人胡子靖等等。因此我以为:登岳麓山便犹如揭开一页页中国近现代史。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在枫叶渐红的时节,我来到岳麓山下,拾级而上,重温辛亥革命时期那段重要的历史,拍下了与辛亥革命有关历史人物的墓地,以表示我对辛亥革命仁人志士的敬慕和纪念。

 

注:因对葬在岳麓山的辛亥革命志士之墓的确切位置不是都清楚,因此我只能发上我所见到的照片。再因准备不够,没能对照片里出现的辛亥革命历史人物一一介绍,很是抱歉。

附:岳麓山辛亥革命志士墓25处:

   黄兴墓、蔡锷墓、覃理鸣墓、焦达峰墓、蒋翊武墓、陈作新墓、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辛亥援鄂汉阳阵亡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林修梅墓、余昭常墓、易本羲墓、彭遂良彭昭墓、童健吾墓、葛谦墓、刘道一墓、陈天华姚宏业墓、禹之谟墓、刘崑涛墓、谭馥墓、李仲麟墓、杨卓林墓、阎松年墓、胡子靖墓、谢晋墓、黎尚雯墓。

 

 

仲秋时节,岳麓山上尚飘丹桂余香,满山的枫叶正在渐次染红:

DSCF1721.jpg

 

DSCF1666.jpg

 

DSCF1724.jpg

沿着这条铺着红叶的山路去纪念辛亥革命志士:

DSCF1639.JPG

在去爱晚亭的右边,湖大与师大交界处的知新村背后有好几座辛亥革命志士墓:

林修梅:(1880-1921) 名祖堃,字修梅,号浴凡,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人,与中共元老林伯渠是堂兄弟。孙中山总统府代理参军长,民国前期的一位骁将。如果说蔡锷是以公开反袁护国成名,林修梅则是以护法闻名,他是第一个公开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名将。他也是魂归岳麓山的“奉令国葬”的第三人(另两位是蔡锷、黄兴)。林修梅的墓和葛谦的墓都在重新修缮,在这儿向正在搞修缮的人员打听附近是否还有辛亥革命志士墓,他们说岳麓山共有25处,附近还有谢晋等辛亥革命志士的墓。

DSCF1644.jpg

葛谦:(18??-1908)湖南湘乡人,同盟会骨干,早年参加湘省光复会密谋革命,留学日本后又发展光华会,1908年与邹鲁等密谋乘光绪帝与西太后相继死去之机在广州起义,并散发保亚票以资联络,事泄被捕,从容就义,初葬广州城郊红花岗(后改为黄花岗),民国时移葬岳麓山。

此墓在早些年被附近的居民毁了种菜,这是今年好不容易找到墓碑,重新恢复的。
DSCF1647.jpg

被毁的旧墓地石碑:

DSCF1648.jpg

三民主义,行之于路:

DSCF1649.jpg

谢晋墓,在知新村后面去往麓山寺山路的上方:

DSCF1729.jpg

 

DSCF1730.jpg

 

TOP

岳麓山导游图上标明了主要的辛亥革命志士的墓:

DSCF1652.jpg

 

DSCF1650.jpg

从岳麓山大门上去不远便是“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

DSCF1656.jpg

这些天,一直有人在祭奠这些辛亥革命志士。在我的记忆里,看到的这块墓地,小小墓碑都是躺倒在地,那些志士也不全是湖南人,记得有外省人,如贵州的。但今天看到的却是立起来的大墓碑,也没介绍他们是哪儿人,仔细看墓后中间那块碑,才知道这是长沙市1991重新立的碑。

  DSCF1655.jpg

五轮塔:这也是1991年恢复的,纪念的是北伐战争牺牲的将士,但塔下有两位辛亥革命志士之墓。老的五轮塔,在文革初期并没有被毁,记得我们当时还在里面爬上爬下。1968年湖大东方红广场的毛主席塑像立起来后,据说是因为照出来的像片,有高于头像的五轮塔白色印记,这才毁掉的。原来的好像不是这个模样。

 

DSCF1659.jpg

五轮塔下的两位辛亥革命志士:

杨卓林:

DSCF1660.jpg

阎松年:

DSCF1661.jpg


从爱晚亭的山路往麓山寺走:

覃振墓:

DSCF1668.jpg

 

DSCF1667.jpg

刘道一墓:

DSCF1670.jpg

 

DSCF1669.jpg

TOP

辛亥武昌首义总司令蒋翊武 :

DSCF1675.jpg

我们从小爬岳麓山到麓山寺,都要从蒋翊武先生墓前经过,那是连“翊”(yì)字都不认识的年龄:

DSCF1672.jpg

今天下午,湖南省政府在这举行隆重的“祭奠辛亥革命先烈蒋公翊武先生仪式”。上山时架子尚未搭起来,下山又特地去拍下已搭好了的仪式:从省里到市里有关单位都敬了花篮:

DSCF1715.jpg

 

DSCF1674.jpg

翊武亭:实际是半山亭:

DSCF1718.jpg

 

DSCF1719.jpg

麓山寺的上方便是蔡锷墓,:

DSCF1677.jpg

 

DSCF1676.jpg

挨着麓山寺的是蔡锷墓庐:

DSCF1713.jpg

面对麓山寺的右边去往陈天华、姚宏业、禹之谟、焦达峰墓的山路,已经修成了很好的台阶路,以前要在那丛林里寻找:

陈天华、姚宏业之墓(陈天华在日本蹈海而死,姚宏业在上海蹈黄浦江而死):

DSCF1687.jpg

 

DSCF1688.jpg

烈士彭遂良、彭昭之墓:

DSCF1686.jpg

禹之谟:他创办的“唯一中学”,是湖南师大附中的前身。我一直没闹明白的是怎么他会关押在千里之外大山里的靖州,且在那里被杀害?

DSCF1685.jpg

 

DSCF1681.jpg

烈士童健吾之墓:

DSCF1679.jpg

烈士余昭常之墓:这是他的后人为他立的碑:

DSCF1692.jpg

焦达峰之墓:

DSCF1695.jpg

在我的记忆里,焦达峰的墓旁的对联写得很有寓意,蕴含了他的名字,:

DSCF1694.jpg

由刘人熙(也是辛亥革命志士,浏阳人)书写的对联:

DSCF1697.jpg

TOP

从马路往云麓宫的方向走,路的右边,穿石湖的对面,往上走便是刘崐涛之墓。这儿原来应该也有墓庐的,在湖南现代女作家谢冰莹的笔下,写道她曾在这幽静之处休养:

DSCF1711.jpg

 

DSCF1710.jpg

护法元勋:

DSCF1712.jpg

在快到云麓宫的马路左边不远处便是胡子靖先生的墓:墓碑上没有任何头衔仅仅是书着他的籍贯:湘潭,我想这也许是先生生前的交待,这倒是符合先生的平时的作为。最佩服的便是他以“磨血精神”办学、治学,才赢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好名声。他创办的明德学堂,容纳了以黄兴为首的仁人志士,成为了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

DSCF1706.jpg

 

DSCF1704.jpg

陈作新之墓:

      在山下看导游图时,唯独只对陈作新墓没有印象,应该是没有见过。看那标示在云麓宫一带,但我在那没找见。回头去问那儿的工作人员,仍是说不明白。从网上查到了大概位置,下次去应该能找见了。我会拍下照片补上的:

陈作新:(1870-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辛亥革命烈士,原籍安徽青阳,其父陈肇元因在湖南经商,落籍浏阳永安。1905年加入同盟会。在湖南革命党人中,在运动新军方面卓有成效者首推陈作新(他是戏剧家欧阳予倩的外祖父)。

 

      补:按着网上的指引,在“印心石屋”的左后,黄兴墓庐的东南角,找到了陈作新之墓。1911年,焦达峰和他同为湖南新军正副都督,又同时被害。

DSCF1734.jpg

据说墓前曾立有陈作新的铜像:

DSCF1735.jpg

在“印心石屋”的后面,看到了烈士易本羲的墓:

DSCF1733.jpg

 

DSCF1731.jpg

黄兴之墓:

DSCF1702.jpg

剑指云天的墓碑,象征着黄兴的丰功伟绩:

DSCF1699.jpg

这些都是时政要人们为黄兴书写的挽言,却缺了最能证明他在风云交际年代重要性的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是文人章太炎先生写的。

DSCF1701.jpg

黄兴墓庐,在黄兴墓的右下方,里面有黄兴生平的介绍:

DSCF1737.jpg

漫山枫叶正待红:

DSCF1744.jpg

 

TOP

也谢谢昕昕公公的阅读!

TOP

   谢谢楚风的释疑。明白了禹之谟为什么会关去了靖州监狱。你查的陈作新之墓的位置,大致是对的。

   我昨天中午按网上的介绍,在“印心石屋”的左后找到了陈作新之墓,只是铜像早无踪影。现已将照片补发,而且那儿还有另一位辛亥革命志士易本羲的墓。印心石屋的位置在从笑啼岩往云麓宫台阶路的右边。小时候常常从这儿爬云麓宫,有一次学校搞野炊,就是在印心石屋旁边的一处空地(那时好像是林场)搞的。只是不记得是否两个班都去了。

TOP

   回复姑儿:呵呵,看来姑儿和我“英雄所见略同”, 也欣赏章太炎给黄兴作的的评价。从这个评价,我们可知黄兴在民国成立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只可惜岳麓山上的黄兴墓三面立了十几块石碑,上面都是刻着时政要人挽黄兴的话语,却拉下了虽是一介书生却为黄兴作的最高评价和最恰当评价的话语。不免感叹:有眼不识泰山。

  

TOP

佳哉:那天去拍照的时候,是想好了路线去的,基本没跑错地方,只是对某处方位没找准,走了一点回头路,几番上上下下是有蛮“lia”。

  网上介绍陈作新墓前以前是有铜像,墓在从笑啼岩往云麓宫方向的台阶路的右边,正好在印心石屋的左后。第二天去拍陈作新的墓时,顺带从鸟语林大门路口往左家垅方向倒下去蛮远,特地去看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墓。你们平时爬云麓宫是走这条路吗?

TOP

   谢谢西岭望雪也对岳麓山革命历史的关注!也谢谢你的补充!看到了你们黄埔后裔为继承先辈革命传统所作的努力。

   因为我的文章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因此我这次只拍下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人物墓地。

TOP

呵呵,也谢谢自强不息兄的关注!欢迎有机会到长沙的岳麓山来走一走,看一看!

TOP

      谢谢二姐补充上来的照片!看来李仲麟的墓在穿石湖的下面,还有蛮大一个范围,看那培土,也是才修复的。因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些革命志士的墓才得以恢复、修复,应该是国家拿钱来修的。

   因长沙的黄爱、庞人铨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我没到穿石湖下面去拍黄爱、庞人铨之墓,却错过了去拍李仲麟的墓。

TOP

    回复雨林:是的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便是推翻了在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国摆脱了封建桎梏,这才能朝着民主、先进的方向奋进,顺应世界潮流!这些对于你们在海外的来说或许感受更深。

   也谢谢你对辛亥革命志士的纪念!

TOP

回复楚风:拜读了黄兴挽刘道一的诗,的确写得很好。黄兴与刘道一为华兴会同仁,刘道一的牺牲,他失去了得力的干将,因此有了他的痛悼。

TOP

   桂干也是在岳麓山下长大,当然也会对岳麓山上的辛亥革命志士有记忆。黄克强、蔡松坡在辛亥革命中贡献最大,他们俩国葬于岳麓山,其墓也修得最壮观,因此我们主要是记住了这两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