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那润育我的山泉水

               那润育我的山泉水(旧作)
    

    我永远忘不了那山中的泉水,因此读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特有感受。在会同,人们在那高山湿润处随意一淘,那泉水就渐渐沁出来了。因此农民将泉水就叫沁水,还再贴切不过了。
    刚到农村时,我们对沁水并无多大好感,一是从城里带去的讲卫生习惯,要喝开水;二是觉得那水冰牙齿,且还俯地而饮颇不雅观。久之随着劳动量的增大,且带开水爬山劳作也是不现实的,也便开始喝沁水了。最开始对水源还有所选择,后来到了热天,只要哪儿有沁水,不论是在山窝里还是田塅里的一角或是石头缝里,先俯下身子咕咕灌饱再说。什么不卫生,不雅观均已弃之不顾,而且水要越沁(冰)越好。
    最记得1973年秋天在四县交界的雪峰界造林,山上已许多年无人居住,也少有人走过,木板房早已无踪迹,但那山上废弃的田地里石头砌得齐齐整整的田磡依然如故,那山丛中用青石块围就的泉眼依旧清亮,不禁感叹这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竟是这样完美保留着曾经的人工痕迹。这也就成了造林队伍扎营盘的住地,以及接下来的几个公社建林场场部的依据。
    在山中,哪都有沁水。如果是有人家,那泉水四周会砌上方方正正的青石板,如果是田边地头那会被人用竹枧接到路旁,如果是大山窝里,那也会被前人掏成一个小小水氹,故此我们走再远的山路也从不带水。口渴了,路过别人家,主人会热情地喊你:吃点(dià)水哆!还记得去高椅,翻山越岭蹬蹬地下到邓家冲后,第一次在路边人家喝了沁水,过后却嚇心嚇胆想起是否喝了放“瘼药”的水(放蛊的水)?现在说来是笑话了。或是将嘴巴对着水流喝。更多的是在路边的泉水处用路人置于一旁的竹筒舀水喝(通常那竹筒一定是被第一个用的人特意打穿了小眼),要不就地采一片桐树叶,将其撮拢,便自然成了一个“杯子”。当然最痛快的便是俯地,面水而牛饮,还真的是“沁人心脾”。   

    大山没什么可奉献给人的,只有这高山的好水毫不掩饰,毫无保留地让人去尽情享用。别的地方山区,滴水贵如油;而会同山区因满山郁郁苍苍的大树,它奉献出来的水从不吝惜。当劳作到了极限,且又腹中空空时,山泉水便是最好的滋料,我想对于我们来说,其功用并不亚于中国女排争夺世界冠军时,供给她们的那种饮料。尤其是暑天,热得不亦乐乎时,来到沁水边,即算是不喝水,也会觉得凉快些。反正不管是热了、饿了、乏了,喝了山泉水,精神便会为之一振,接着可以继续劳作、爬山。因此我也形成了爱喝水的习惯,带至读书,乃至如今都未能改变。
    最喜那从岩缝里渗出来的水,唐代诗人柳宗元曾用“清冽”二字来形容山泉水,是最恰当不过了。当走山路走得乏极了的时候,突然一泓清冽的山泉水闪现在你眼前,你难道不感谢这救命水吗?——那从岩缝里湜湜流出的沁水。我们十五六岁来到这里,是这流淌的山泉水将我们滋润,伴随着我们度过那苦涩年华,养育我们长大成人。
    什么时候能再次喝到你——会同的山泉水(沁水)。
                              
                                          
1983年6月
                                                     2011年6月(修改)
   后记:若干年前,瓶装矿泉水刚出来时,我对那泉水竟然要用钱去买,感到不可思议。今天当人们都认可瓶装矿泉水了,几乎所有的人外出都是手拿一瓶矿泉水时,对那要花几块钱就买那么一小瓶水,仍不是很认同。但大势所趋,只有随流。还是怀念那山中随处可饮的清冽山泉水,尤其如今什么都是有污染,这有毒,那有害的,那高山上的清泉水断乎不会出现这些状况的。

   我于1982年春节回会同后,又在2009年、2010年重回会同,看到乡亲们大都将山泉水直接接入家中,免去了担水的麻烦。我还特地到那泉眼处,再次尝到了那山中清冽的沁水。

这便是那曾润育我们的山泉水(2009年)。

DSCF1091.jpg

这是高椅团里的山泉水,能见到那清冽的水(2010年)。

20107111623332750.jpg

TOP

佳哉:好记性,还记得哪处水好喝,我们对那山泉水的感受应该是有同感的。那大山里的泉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不能忘记的,因为当年是这山泉水润育了我们。

     嗬,你的皮肤白是爹妈给的,生成的呢!我喝会同山泉水的日子比你长,皮肤却始终是黑的。

TOP

    谢谢自强不息兄!

    我们都曾在那大山里生存过,对山泉水应该是相同的感受。那泉水的滋味永远记忆。

TOP

    桂干考虑得更深远些,由沁水想到了那大山里的冷浸田。是的,如果那湾里的田沁水多的话,整坵田稻子的生长就受到影响。本就没有多少阳光的照射,水又是冰凉的,那稻子无法很好地扬花吐穗,结出的大都是瘪谷。当年在农村时,遇到这样的田,农民大都是在那水流处淘一条沟,将那冷浸水引出来。

TOP

    老槐毕竟是学者,由会同沁水自然联想到了文化,不知你是否会对此作一番深究?

    我们那时只是听农民说哪眼泉水好喝,但我喝水至今还是“牛饮”,因此没能留下对哪眼水特别好喝的记忆。

TOP

         顾兄的思维是发散性的,由喝水引申到幸福之谈。我们那时困顿至极,只有这水对我们是大方的,不需任何功利,因此那时的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

   今天的人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也就无所适从了。

TOP

健者兄:是基于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的观点出发吧,因此认定黄豆畲的沁水最好喝了。

    你的眼光看得更远了,想到了所有的水流,应该从源头保护开始。其实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浅显道理,要不然不会在青海去建一个“三江源”的碑了。但人们实际所做的一切,都是与保护水源相悖的事,比如在任何的水流的上游都去堵上各种大大小小的坝,违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哲理。任上游的人在河边建各种企业,让那被污染的水直接流入河流等等举不胜举,只能说这是发展要付出的代价吧,只是这以牺牲人类最直接的利益作代价,不知如何来说了。

TOP

谢谢西岭望雪!我们同处大湘西,对那山中泉水的感受当然也就相同了。

嗬,连喝水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呢。

TOP

二姐:现在是讲与时俱进呢,哪怕会同漫山都是泉水,街上还是会卖瓶装矿泉水的。不这样,岂不显得会同落后了吗?

    不知你上湖知网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吗?

TOP

周兄:那有小溪的地方,也一定有“沁水”的。只是你们当年喝水可能是炊事员将水烧开了给你们喝,你们也就没去留意那路边的沁水罢了。

TOP

   楚风的工作性质,也就决定了你的联想是自然想到湖南各地方不同的民风民俗。

   嗬,会同人直套呢,他首先想到的是你口渴了,先让你喝点沁水解渴,没有那么多的客套。

TOP

    一篇回忆山泉水的短文,引起了诸位对山泉水深层次的联想、引申及思索。这是我写此文没有深想到的,也是我才疏学浅的原因。

   在此谢谢大家与我一道还记得那润育我们长大的山泉水!

TOP

   健者兄又回了会同呀!讲点会同的见闻啰。

   看来洒溪的山泉水在会同成了品牌,何不趁此把其推出来呢?

TOP

谢谢雨林对会同高山的好水产生的同感!几十年过去了,你还记得那泉水的甘甜。

TOP

        嗬,山泉兄看来我们对会同山泉水的感受是相同的呀!在会同那些年,是那山泉水不带任何功利性,不需回报,默默润育我们长大成人,因此我永远记得。

    其实我看到你的网名,我就想到应该与会同的山泉水有关了。难得的是您虽只在会同呆了几个月,却让您终身难忘那曾润育我们的山泉水!谢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