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 陈善壎
陈先生的文章,字字珠玑。好文章就是像这样的,一个字也不要加,一个字也不能少。看一遍显然不够。多看几遍觉得有很多体会,又觉得不知说那些好,似乎都被作家说出来了,已经说得很深刻很透彻甚至有点很解恨了。一股浓烈的长沙烈手味道。却又是非长沙人能懂的方言俚语。“他成了我想巴结的人”,用在这里,是对杨幅音的赞赏,是十分坦然的自嘲,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是全文风格的需要。还有,心知是我匪类,每心每意经营自家山头,我写杨福音,非写杨福音,都要不旧,都要半新……很多,每一句。陈先生的功夫了得,火候老到,做出来的作品,品相俱佳,就像是火宫殿的臭豆腐,味道好极了!
拜读留记,如有不妥之处,请予原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