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楼上诸位朋友对知青文学写作方面各抒己见,很有意义。多作些这样的探讨,对知青文学的创作方法和历史意义以及传承下去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样集思广益,可能使勤奋的知青作家们得到一定的启示,写就辉煌的传世之作!

    愚以为:小说和散文尽可能不用第一人称,(纪实文学除外)客观地反映当年知青生活,不以诉苦为主题,而是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则更有说服和震撼力。罗丹老师做得很好,达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不对之处,欢迎拍砖!

TOP

    老梅兄独辟蹊径,以自传自画的方式,独特地表现了当年知青的喜怒哀乐,非常成功!

   其经验值得借鉴!

TOP

       我虽然只有5年知青经历,回城后头20年的工作量也不亚于在农村,下班后就如双抢时一样,骨头架子都快散了。不同的是有了城市户口、固定工作,每月可领31、5-40多元工资。且上有公婆、父母、下有孩子要照顾。

    但当年一起出工的回乡青年,后来当兵至团级干部的人问我:你下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有知青经历垫底,这辈子没有我过不去的火焰山了!这不知算不算知青精神之一??!!

TOP

       谢谢燕归来姐姐百忙中多次参与此帖,发表见解!

   自古有句话说:文人相轻。而我们这个帖子里的朋友们既讨论热烈,而又相互尊重,体现了谦和待人的新风尚!谢谢大家!

    其实,与文学艺术有关的东东,古今中外都是应多加交流,存同求异,既有共鸣也有独见,创作灵感才会源源不断而来。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