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知青”这个话题不但牵涉面广,而且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知青题材的作品要成功,难度也十分的大。它既要使知青看了倍感亲切但又不是记流水帐;既要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又丝毫不能影射当今(执政党的地位问题);如果真实的将当时知青的苦和农民的苦同时交替反映出来,也是需要的、必须的;把知青下乡带动了农村思想、意识、文化进步揉进去也是明智之举;把知青与农民的深厚感情、第二故乡爱写出来,就保证了作品有护身符、有生命力……

TOP

安哥总结得很全面,也正说明所谓知青文学实在难搞。所以不搞了,教书去…… 柳树坪 发表于 2011-3-6 16:59

孙兄,你是高手,又是内行;知青题材的文艺作品,即使你不亲自执笔掌刀,但关注、支持也是则无旁贷的;这是我的心里话,也是我的心愿,我想广大知青朋友也应如此。因为我们是知青,反映我们、留住历史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知对否?……

TOP

当过知青的人,的确是知道艰难苦楚的;就拿下得沅江的知青,如果在那里经历过春、夏、秋、冬,并参与过那四个季节农活劳动的,可以说,在城里工作单位的任何工作劳动的艰辛程度,比起在农村时劳作的心情、环境、强度综合性那可差远啦。所以,当过知青的人,在以后回城的工作、生活中一般是冒得迈不过坎的;这就是当过知青人,引以自豪和骄傲的真谛所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