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朋友问我:“假如你只能拥有一本书,你选哪本?”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傲慢与偏见》”这位首选雨果《九三年》的朋友当时很诧异。 与《傲慢与偏见》结缘时大约十三岁。邻家有个上北大的哥哥,放假带回这本书。顾名思义,开始我以为是道德伦理书,根本没打算看。可看到里面十来张非常生动的插图后,静下心来一气读完,这段故事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再也无法抹去了。奥斯丁用轻盈细腻(细腻到有些琐碎)的笔致描述着一个一点也不离奇,一点也不惊心,看似平常却非常完美的爱情故事。当时我刚过王子公主的童话时代,幻想的精神急需有物填充, 达西与伊丽莎白取代了公主王子,他们的爱请结局成为了跟随我终身的梦想。我希望有一天也能碰到一个如达西一样的男人:理性,大度,高雅,绅士。奥斯丁给了我一片幻想的空间和一种幻想的激情,在我人生最艰难的日子,在我感情生活极度疲乏的日子,在我孤独无助的日子,我总鼓励自己:有个美好的人,有段美好的情在等着我,我要坚持。我就是凭借着它来熬过的。感谢奥斯丁,帮助我走出那些黑暗的日子。虽然很多人指责我对爱情要求太高,一生都活在梦里,永远脚不着地,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孤独,但是我无悔。 由于喜欢这本书,我对完全陌生的西方文化发生极大的兴趣,我曾贪婪地大量阅读西方的文学名著和历史人文著作。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在地球的另一隅,还有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人们在生活着,甚至比我们更好地生活着.感谢奥斯丁,为我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我之迷《傲慢与偏见》已是病入膏肓。红楼梦是我每年都要翻一两次的书,而《傲慢与偏见》则在我枕边从来就没有上过书架。一本1958年版的王科一的译本,已被我翻得无头无尾。如此还不尽兴,还买来各种译本,为比较翻译优劣,甚至不惜硬着头皮去啃奥斯丁古涩的英文原本。与朋友一起买的BBC重拍的电影DVD早就被我看得出了马赛克,依然是过一段又要看一次,只好借朋友的了。 原以为这种痴呆人只有我一个,有天妹妹跟我说,她看一本书上写,有个英国老太太,在医院至死都在看这本书;还有一天,也是买DVD,碰到一个大小伙子很急切的要买BBC拍的这套片,我好奇,问他给谁买,他说是他妈妈,并且还跟我说他一直在给他妈妈找王科一的译本,并且非常不解他妈妈的痴迷。我哑然。看来,美好的爱情是每一个女人终生的梦想,不管她是二十岁,三十岁…甚至是六十岁。 人到中年,我已觉得对各种事物的看法都在改变,原来我喜欢赚人眼泪的艺术,经历过很多以后,我更喜欢给人欢乐的,引人向上的艺术。短暂人生,悲哀也要过,快乐也要过,为什么不多些幻想,多些快乐地过呢?所以我衷心地感谢奥斯丁给我的人生带来的快乐。 2004-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