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专题片《神秘兰溪勾蓝瑶》解说词

专题片《神秘蓝溪勾蓝瑶》解说词

 

  对于江永,许多人都知道千年古村上甘棠,但外地知青鲜有人知蓝溪乡的勾蓝瑶古村也是历经五代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千百年来这里成了勾蓝瑶胞的世外桃源。

  这次江永行,我们将把兰溪勾蓝探秘作为我们活动的一个重点,因此想先做一个专题片介绍点情况,给大家热热身。

  因个人水平限制,难免错误和遗漏,多请各位指教。

  今天先将解说词发上来,专题片将在近日赶出来。

  谢谢厚哥在此之前贴出不少介绍江永风景的视频,期待江永知青老哥老姐近期多多宣传江永,多多介绍江永。

 

 

图片是子耿子2008年贴子所发,详情请点此 

 

 

  江永兰溪乡,被称之为勾蓝瑶的“世外桃源”,在这雄浑多姿的大山之中,有着上千年的瑶族文化沉淀,当人们撩开她神秘的纱时,会为她的绚丽多彩景色和醇厚的人文历史所惊叹。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蓝溪乡的干部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神秘的“桃源”境界。

 

  兰溪瑶族乡有三个千年古村,分别是上村、下村和大径村。三个古村布局呈三角形,各村相距不到一公里,方圆约六公里,村里居住的有蒋、欧阳、黄、何等13姓,均系勾蓝瑶,人口2900多人。

 

  据《勾蓝瑶人文志》记载:溯余兰溪(今上村、下村)、大径,自汉魏始居,经隋唐至元宋,有梅山、千家峒、青州、吉安等地各姓瑶民陆续入迁。

 

  关于勾蓝瑶的来历,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上村鼎建戏台碑刻曰: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漏,溪水伏流。不难看出这里的“勾”是山与山之间“勾结”,环环相扣的意思。“蓝”指上村井水的颜色,这口水井是兰溪河的源头。

 

  这三个古村至今延续了40多代,历经1000多年,但村庄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居住的家庭始终没有变,民族成份始终没有变,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祖居地。

 

  走入古风犹存的勾蓝瑶胞村落,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

  随意可见的明代砖墙结构, 起垫飞翘的檐角,遍布全村的青石板巷道,具有典型特色的瑶族民居,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门楼建造极为讲究,每个门楼分别由16根直径30厘米以上的木柱架接而成,均为三层结构。每根木柱下面布置青石雕花抱鼓石,梁坊雕花,门楼内架设木椅供人歇息或举行小型聚会。


  上村老支书欧阳绪珍是一个热情开朗的老人,他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他不断地向我们介绍勾蓝瑶村的情况。

 

  勾蓝瑶古村是根据姓氏集合聚居的,一个姓氏一个门楼,门楼与主干道垂直,各姓氏各沿主干道及次干道左右设置的小巷向后延伸布置住房,形成以血缘为主脉的居住格局。

 

  守夜屋和门楼,这些是古村安全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广泛分布于古村的主干道与家族巷道的入口,晚上关上门楼的大门,派出更夫在守夜屋值守,将整个村庄的每一条通道都严密地封闭起来

 

  村子内石板路长近20千米,是古代江永通往富川的必经之路,为楚粤衢道,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千百年来遗留下的防御工事众多,大都在村口的要塞处,至今仍保存有5座石城门、850米石围墙、4000米的衢道。石城门日开夜闭,强壮劳力通夜守关,以防匪盗。石围城墙高丈余,宽五尺,坚不可摧,与陡山相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四周的高山形成一道防御外来入侵的天然屏障。千百年来,蓝溪的勾蓝瑶人与世无争,他们拒绝外来入侵,过着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

 

  兰溪的这三个村至今保留有明代、清代的民居300多栋,村庄、巷道、民居仍是古香古色。民居房屋墙体均用明清年代红砖或大青砖砌成,大面积的清水墙面,房屋四周突起的马头墙,檐饰彩绘、精细砖雕,加上嵌入墙中的雕花小格窗,多姿多彩,争奇斗艳。


  早在康熙年壬子年间,当地文人将勾蓝瑶胞三个古村的主要风光,概括成八景刻在石碑上而且每景都赋有一首诗,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上村的族谱是这样描述古村风景的:“青山环拱,绿水萦回,村舍为之环列,林树为之荫翳;增庙貌之庄严,壮神之赫濯”、“吾村居于此,前川如虹贯日,后山如燕归巢,左右林壑尤美,繁族经居,乃应山川之王气。”


  自唐以来,这里的戏台高垒,石碑成林,寺庙众多,香火兴旺,延绵五个朝代,经久不衰。虽经战火动乱,至今仍有不少保留,实属不易

  

  这里除了庙多、碑多以外,节日也特别多。每节必戏,每节必舞。在节日期间,勾蓝瑶胞或跳起大鼓舞,吹响芦笙,集体欢庆;或耍龙舞狮,走村串户,这些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古村四周的车尾山、人平山、呼雷山、望月山等首尾相连,形成极好的山水风光。登高下望,眼前的青山、流水、小桥、古村,构成一幅天然的风景画。

 

  千百年来,勾蓝瑶在这里演绎着一部独特的民族文明史。

 

  蓝溪,勾蓝瑶的“世外桃源”。

 

是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谢谢笑对人生、湖边士、火土兄、狄得罗二世、孟晓、峭壁松、厚哥、老灯火的跟贴鼓励!

  谢谢李姐补充的照片!谢谢子耿子发表于2008年的长篇游记,谢谢师嫣兄转来更早发表在《旅行家》上的精彩文章。

  补充说明一下,有文章中说到兰溪的黄村,而我的解说词中并没有黄村这个名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网络上一般称的“黄村”实际上是叫“黄家村”,它又名下村,即我们考察时吃中饭的黄村长家所在地。下村与上村原是一个村,后分开成二个行政村,这二个村再加上大泾村一共三个村组成兰溪乡的瑶族聚居地。

 

是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TOP

再做几篇关于兰溪的链接:

 

 

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小年上央视

 

 

 

著名知青县湖南永州江永游记

 

是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TOP

  谢谢蚕宝宝及报晓兄补充的精美照片!这些照片又将我带回了那个令人陶醉的古村中。离开那里有就一直有一个想法:要将兰溪的美景向朋友们广泛推介宣传。

  狄得罗二世提出的红砖问题,我也是深感诧异,只是那天需要问的东西太多,没有顾及到这个问题,似乎江永的民居红砖屋居多,普遍了就习以为常,细想里面还真有学问呢。我记得在我们下放的华容乡下,当时能够有几块红砖还是挺珍贵的。我们亲手盖起来的大队小学,也只有窗台和门坎上砌上几口红砖,其它地方都只能用土砖,因此湖区的知青第一次到江永感觉这些民居不像是乡下的,倒很像长沙的那上贫民窟如原长郡中学附近的公路局坪、文庙坪等地方。江永为什么有这样多的红砖民居出现?确实是值得探讨,希望朋友们这次江永行能够得到完美的答案。

 

 

明万历年的砖.jpg

  这是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的砌红砖墙,上面留有的字样清晰可见。

 

 

 

明万历年的砖2副本.jpg

  村里人告诉我们:明代砖墙的特征是:二层眠砖一层斗砖,而我们现在的墙一般是一层眠砖一层斗砖(叫一眠一斗),或是一眠二斗甚至一眠三斗,要不干脆砌实心墙,罕见二眠一斗的砌法。

是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