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尼泊尔(1)
乐乎
尼泊尔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个传说中的国家,媒体也很少报道这个国家的消息。我只记得以前每当我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举国欢呼“毛泽东思想伟大胜利”时,有时会顺带指出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南峰不如我国的北峰陡峭艰险,从而衬托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登山队员要比西方的探险家更胜一筹。
本来想从西藏的樟木进入尼泊尔的,但因太太在西藏高原反应严重,为安全计,乃放弃这一计划,直接从广州飞加德满都。当我们宣布前往尼泊尔旅游时,亲朋戚友纷纷提出忠告:“尼泊尔海拔那么高,小心高原反应”;“现在是冬天,尼泊尔一定很冷,要多带御寒衣服去”;“尼泊尔内乱不止,局势动荡不安,人身安全没保障”;“尼泊尔脏乱差,小心食物中毒”等等,不一而足。实际上,在尼泊尔旅游期间,除了要注意食品安全这一条外,其他的忠告都过虑了。
不错,尼泊尔是著名的山国,国土面积仅14万平方公里,比广东省小多了,5000米以上的高山却不可计数,全世界一共只有14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其中有8座就座落在尼泊尔境内。但尼泊尔大部分地区属丘陵地区,海拔并不高,尤其是景点集中的加德满都谷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根本不存在高原反应的问题。
在人们印象中,尼泊尔既然是高山之国,那冬天的气温一定很低,冰天雪地,得多带御寒衣服。我们动身那天(元月17号),广州的气温是7—15℃,抵达加德满都后,感觉气温略低,但无需加衣。由于尼泊尔境内地势落差极大,北高南低,高度差之大世界罕见,使得气候形态多样化,分为北部山区、中部温带和南部亚热带三个气候区。如果只是在中南部旅游的话,不用担心挨冻,白天气温比广州还高,我们带了一大堆衣物,根本用不上,拖来拖去,成了累赘。
安全问题也无需担忧。到达尼泊尔的第一天,我们在加德满都吃中饭的时候,从窗口望去,马路对面是中国援建的立宪议会大楼,大楼左侧停放着许多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车辆。经询问,原来是维和部队正在集结,准备撤离,这标志着该国的安全形势正在好转。在我们回国的前一天,当地的报纸头版头条刊登消息:毛派游击队接受政府招安,改编为政府军。电视台也不断地播放该国总理与毛派游击队的领导人签署协议的画面,以及毛派游击队的历史录像片,这也证实了尼泊尔已经正式结束了国内动乱,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以后去尼泊尔旅游就更不用担心了。
不过,尼泊尔的食品安全确实是个问题。在环境相似的印度,我们虽万分小心,但仍然中招,不知因何种食物不洁,太太染上肠胃炎,半夜急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尼泊尔之行我们做足了功夫,肠胃药带了好几种,对当地的美食敬而远之,以防万一。尼泊尔传统美食与印度如出一辙,无非是在食物中大量使用咖喱,辣椒、胡椒和各种辛香料,颜色诡异,让人生疑,不敢贸然下箸。这次尼泊尔之行全身而退,证明只要小心注意,不好奇不贪吃,尼泊尔的食物并不会构成威胁。(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