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读《风流云散》后讲个故事给你听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读《风流云散》后讲个故事给你听

                                              兼答人中禾火与桡桡二位--

 

 

     人中禾火的长篇连载小说《风流云散》发表后,在湖南知青网引起比较大的反响。各种意见与看法的都有,在关注,在讨论,在等待结局。长沙知青版主双江发文评论并推荐该文。家园有不少的朋友与我私下讨论过对文章的看法,可见禾火先生的《风流云散》反响强烈。其中看到桡桡与人中禾火在回帖讨论时,对文章有不同看法,观点迥异,这是文学作品的评论的正常现象,值得提倡与发扬。在家园发表的文章与其他作品不能是一片叫好声,应该有不同声音来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百花齐放才是春。只要不违反法规,不是人身攻击,不违反论坛规定,欢迎大家各抒自见,这才是姹紫嫣红的美丽家园。

  我想讲个故事给大家听:

  在南北朝时,佛门的一段故事: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佼佼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大师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诗,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弘忍大师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弘忍大师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慧能和尚是位做饭的伙夫,而且是文盲,不认识字。叫人把神秀的诗念给他听后,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口念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请人替他写好贴在神秀诗的旁边。慧能感觉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大师看到这首诗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撕掉了这首诗。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弘忍大师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大师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大师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个虚拟的故事,作者可以在他的象想象空间去发挥,尽善尽美地描述生活中发生或没有发生故事。所以有许多文学作品都标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风流云散》的大幕已经落下,可生活还得继续下去,所以希望大家以淡定之心看世界,以平和之心看人生,因为我们毕竟不那么年轻了!活着,开心快乐地活着......
  还是双江斑竹说得好:从他那青涩的爱中,大家也陪着他尝过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感受了世事的喜怒哀乐,也都在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我佛慈悲,阿弥陀福!

 

IMG_4005.jpg

关爱他人 善待自己 快乐生活 爱生活 爱阿瓜......

 --谢谢以上各位的回帖!--  

 

   我们都是60岁的人了,今天能快乐地在一起,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往事如风,一切的名利已经离我们远去,人生不是比谁得到了多少,是看谁留给这世界有多少.一个人活着是因为有懂你爱你的人而快乐着!

关爱他人 善待自己 快乐生活 爱生活 爱阿瓜......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