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45年前(1966年)到过这里。那是大串联去延安途经此地,在西安住了二十天等车,最后还是步行700里去的延安。那时的西安远没有这么漂亮,脏兮兮的,满街的尘土。也没有“缝穷”这个职业,因为没人会花钱请人补衣服,大家都穿的破,还光荣呢。实在不象样就自己补。

   儿子到西安旅游,我说我也去过,他问:您看了兵马俑吗?我说,那时还没出土。

   说到兵马俑,还有个说法:说每一个中国血统的人,都能在那些兵马俑里找到和自己长的相象的泥俑。不知是不是真的,楚人君您注意到了吗?

   西安还有个伟大的决策:完整地保留了古城墙。不像北京,为了修地铁(也是为了“备战”)拆除了作为重要历史遗迹的古城墙。——哪怕是从“风水”的角度,都是一个不可弥补的严重错误。

    西安最好吃也最有名的不是什么“灌汤包”而是“羊肉泡”。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羊肉泡”不仅是地方特色的美食,还是一种文化。

    锅里煮的是“三百年老汤”,两个“死面馍”,由您自己细细地掰,细细地蔑(讲究要掰成自己小手指肚大小)。一边掰馍,一边聊天,谈生意。滚烫的羊肉汤浇在掰好的馍上,再加一勺红红的“油泼辣子”,那个香,那个鲜,那个辣,那个烫,那个“咬劲”.....这就是“老孙家羊肉泡”。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的西北饮食文化。

   以我的经验:什么地方的美味必须在什么地方品尝。比如:北京的“羊肉泡”用机器切馍,好象是提高效率,实际上把“羊肉泡”的精髓切没了;到过兰州,再到全国各地吃拉面都是垃圾;吃米粉必须到长沙街边的摊子上吆喝一声“两个酸辣,一个重挑!”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回雨声兄:我这个“伪”长沙里手又要卖弄一番了。

   以前(街上吃东西还不要粮票的时候),摊子上卖米粉(面也一样)只讲多少钱一碗,不讲几两粉,几两面。同样的钱,您可以选择多要粉,少要卤,为了吃饱。也可以选择多要卤,少要粉,为了解馋。前者就叫“重挑轻盖”,后者就叫“轻挑重盖”。简称“重挑”“轻挑”。后来粮食定量了,就约定俗成地管三两一碗(一般是二两)的米粉叫“重挑”。再后来,又不要粮票了,街上卖米粉的老班子又恢复了这个传统,讲究“重挑”、“轻挑”。只是年轻的经营者有的不懂,如果您见到卖米粉的老板是个长者,就一定懂这个行规。

   那个“性”,我们一般交代老板:“落锅起”。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回楚人:我是个“伪”长沙里手,离开长沙已经快三十年了,仅凭一点“童子功”远远不够用。晓泛一篇说长沙话的帖子,开始我还能插科打诨地跟上几句,等真正的高手一出来,我只得掩面落荒而逃。您那个“银牌”我记忆中不很清晰,不敢再多嘴,怕筐瓢,暂不做答。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