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其实也不懂转基因技术,对片中的说法不能说出什么看法,只是觉得有些耸人听闻。片中的“专家”有不少我认识,有的就和我在一座大楼办公。孟山都公司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就是我父亲的研究生。我们单位有很多课题得到洛克菲勒基金的支持。这都是事实。

     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专家也是中国人,他们的“阶级觉悟”一点都不比小报记者差,他们也不会弱智到故意残害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地步。

     转基因的许多后果是未知的,不可预见的,因此人们对其质疑是正常的反映,在科学界,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结果不能作为成果,也不能推广。对于一个品种的审定,有非常严格的审核程序,这也是事实。如果显而易见的“有害品种”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某人的一个说法就进入一个国家并推广,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在发展中国家,转基因食品的巨大优势拯救了一个个民族的生存。所以,那些国家(比如印度)的决策者在明显的优点和未有定论的缺陷中选择了前者。

    还有,您目前连“选择不吃”的权利都已经没有了,因为有美洲大豆的关系。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看到顾兄点将让我说说“目前的形势”,受宠若惊而实难从命。我们是科研单位,政策上,决策上的事归农业部管,这方面信息不是很多,而且我本人不是研究人员。似是如非的消息我也不愿意瞎传。对不住了。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我看了那位“三农专家”给袁隆平的信,好气愤!

    第一,正如顾兄所言,袁隆平的“超级稻”不是转基因产品,把这二者厘清是为了怕一提起“转基因”三字别人敏感、反感。袁老师的超级稻研究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转基因技术研究在世界范围里还远未开始。袁老师是用远缘杂交的理论,运用野生稻的杂交优势,反复杂交选育,培育出产量高,抗性好的水稻品种(常规育种)。

    袁教授对中国农业生产、甚至对中国社会形态、经济发展的贡献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咱们都是在农村种过水稻的,那时,全村(队)的劳动力一年到头都在田里忙,累的做鬼叫,却粮食不够吃。当然有各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粮食单产低!(有人不同意吗?我愿意和他讨论)有限的土地养不活在这土地上生活的人。这种状况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现在的农村什么样,我们也有所了解:年轻的农民(主要劳动力)都出门打工了,家里仅留些老人、妇女、小孩就能种好那些原来需要所有人耕种的土地。这是为什么呢?是良种化,是杂交稻。粮食生产的良种化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大面积推广,使农民种地变得容易多了。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主要的人力资源。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无可替代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吃苦耐劳的、辛勤工作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处在什么阶段,还真是不好说。沿着这条思路,您能不感谢袁隆平以及在农业科研战线上工作的科学家、育种家们吗?

    再者,我想说说优良品种的价值问题。那满嘴跑舌头的所谓专家说:农民因为良种的价格高都快种不起水稻了。那叫胡说八道!我们都当过农民,早年间留种的流程是这样的:找一块长势好的庄稼,把杂稻子、稗草选去,收割时浮桶(拌桶)清干净,专收专晒,叫收“种谷子”。第二年又是如此。几千年农民都是这样干的(品种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后果)。到春天播种时,听到别处(或县里)有好种子,就挑着稻谷去换。一般一百斤能换回八十斤、七十斤。如果县农业局有推广品种,也要用稻谷换,还要交差价。当过农业技术员的老知青都知道。那时有人说过用一百斤稻谷换八十斤种谷子吃亏吗?连最不通皮的农民也不会,因为他们知道,这多付出的代价是可以成倍地从良种中找补回来。还有,就说袁隆平的超级稻,且不说多年来袁老师和他的团队付出的劳动、心血,不说国家在农业科研的投入,仅仅是在良种本身的南繁北育,加代繁种,育种中的产量损失,运输、包装、销售的流程,难道都没有成本吗?您坐在办公室,拿着国家工资,不了解民情,不懂科学,不搞调查研究,一拍脑袋,写一些貌似惊人的文章,让那些外行们发表,挣几个稿费,难道还有良心吗?

    说句不好听的,这位“三农专家”的老子如果是农民,又知道他的观点,那非打烂他的屁股不可!无论哪个农民,您让他现在又自己留种种庄稼而不种良种,打死他都不干!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关于转基因的问题,我还想说几句。我觉得哥吧老兄的说法比较客观:转基因技术是新事物,我们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应该慎重对待。尤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

   在新闻学里有一句哩语,说“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叫新闻”。说的是新闻从业者的心态:语不惊人誓不休,惟恐天下不乱。为了达到新闻效果,无良记者不惜篡改、甚至臆造事实。比如那录象中的一段话(还有别人引用过),说有几个西方人氏,为了在人种上“消灭”第三世界人民,才有意识的大力推广转基因技术。这简直是天方夜谈!我就是不相信这一“阴谋论”。如果真有其事,就是在有些人顶礼膜拜的西方价值观里,也是决不容忍地!要有意识地消灭地球上四分之三的人口,听起来是多么疯狂,新闻效果多好啊。更不用说这天大的阴谋他怎么就被泄露到您这儿了呢?就为这新闻,您不争取个普利策奖真是冤枉大了!

      往往有些人,对一个事物并不了解,人云亦云,而且还斩钉截铁地下结论。自己外行,还很肯定地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甚至借此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来不来就像全世界都欠他点什么似的。这不是客观讨论问题的方式。——我扯远了。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我还想借此话题介绍一下什么叫“航天育种”。近年来在市场上常常见到“航天柿子椒”“航天西瓜”“航天西红柿”等产品。果实硕大,味道甜美,产量极高,人们争先购买趋之若惊。那么,这美丽的“航天”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大家都知道,在外太空中,有一种物质叫“宇宙射线”,它对生物的作用是什么呢?人类科学目前还没有能够确定的研究成果。科学家把一些生物,如植物种子,动物标本通过人造天体(飞船、卫星)搭载到外太空中暴露在宇宙射线中照射,使其产生分子结构、遗传基因方面的变异。这些变异也许是有益的,如后代产量增加,果实增大。也许是有害的,如小白鼠不育,后代畸形(其实大辣椒也是畸形的一种形式)。至于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异和产生变异的机理(原因),则是无法控制的、未知的。在我们单位的“航天育种”课题,研究人员正在通过技术手段分析照射过宇宙射线后植物遗传基因变化的原因。但在目前,不能说人们已经充分了解这一后果。

   看到的是结果,不知道原因,只注重宣传、商业利益,不关注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我认为是很可怕的事。好在现在的成功品种没什么大的作物,如主要粮食作物。人们吃个新鲜无所谓。您可千万不要长期把那漂亮的“太空椒”当主要食品。和转基因食品一样,对子孙后代可能会产生什么,在目前的研究阶段,哪个科学家也不敢打保票。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告知顾兄:佟屏亚是我所(作物科学研究所)的退休研究员,他是搞玉米栽培的。退休后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和他很熟。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