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1# 峭壁松 谢谢各位朋友捧场。拙作《历史的陷阱——上山下乡运动与知青》,只是一孔之见,只是哥 ... 哥巴 发表于 2011-6-12 10:11 
祝贺低调的哥巴兄出书,那个年代唯成分论,60年代中期下放农村的知青深受其害,哥巴兄以及老知青都属于受害者。
68年以后新一轮上山下乡运动,不论阶级出身好坏都到农村去滚一身泥巴,文革末期,百业待兴,的确是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一年后,文革收尾,城市招工,知青大规模招工开始,不少知青的家庭出身等问题又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坎。而我们这些所谓的良民出身,自然不忧虑政审这一关。
我为什么说69年秋到70是知青大规模招工开始?因为亲身经历这场梦,稀里糊涂下乡,稀里糊涂招工。走得那么急,回的那么顺利,我们生产队男女搭配6个同学,那次招工5个,仅剩一个父亲是国民党坦克兵的女同学(74年保送读工农兵大学)。我们班除了投亲靠友,下在一个公社的一共45人,69年底到70年回城35人,剩下那10人因为家里的成份高或父亲历史政治问题政审不过关。这35人中有3个招到煤矿下井,除瓦斯爆炸死于井下一人外,我们同学当年招工回城还有34个,(不包括投亲靠友的)。回城当工人的同学们,基本累及一生,我是唯一的幸运者,下半辈子没有当工人了。那么,当年10个政审不过关而被继续留在乡下的同学,有7个在1974年——1976年先后被推荐上大学和中师,在一起聚会时同学们说,后回城的这些同学因祸得福,我不这么认为,毕竟这些同学在乡下多吃苦好几年,理所应当弥补失去了的年华。如今,早期招工回城的退休费远低于这几个有文凭的同学,因为他她们所在单位大多属事业单位和高校,退休工资当然高于工人一倍以上。我想,这也是当年他她们因出身和政治原因而无法招工在精神上的一个弥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