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瓜的这篇文章真好,他将鼓手娴熟的击鼓方法描写得栩栩如生:“他是用一只手打鼓,虽然左手也拿着鼓棒,但从来不敲的.只凭右手打得上下翻飞,轻重缓急,错落有点,铿锵有力,特别是打到高潮时,鼓手双目紧闭,只见一只手在鼓上抽搐,象急风暴雨般地急促苍白的脸和着鼓点在震颤,达到炉火纯青的忘我境界,除了鼓声,仿佛世界已经不在身边. 叫听鼓人的心随着他的鼓声起伏,被他精湛的技艺所折服.被激昂的鼓声所震撼.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相信一只手能把鼓打得如此捻熟,如此精练.如此出神入化.他的鼓技堪称浏阳一绝!”
我们随着阿瓜的描写,仿佛看到了鼓手击鼓的姿态,仿佛听到了那震人心弦的鼓声。艺术是要发自心声的,所以才会有后来的“鼓敲得多了,人却憔悴下去了.”因为那种鼓声是刺激而不是享受,所以他才会憔悴。
至于后来“再也没听到那熟悉的鼓声--破四旧不准敲鼓!后来我远离家乡十多年,也不知道古思珍是怎样捱过那段日子的.一个爱鼓如命的人,离开鼓他还能做些什么?”一个乡村鼓手的命运也没有逃离浩劫的魔咒!
谢谢阿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