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1# 琴音

 

   看完琴音先生的新解,不能忍俊。想起我下放时,知青点有个风气,男知青帮女知青挑水,换来女知青为他洗衣。久而久之,这种换工逐渐固定了双方,很有些牛郎织女的意味了。有个姑娘(权且叫小芳吧)渐渐的只愿意为一个小伙子洗衣,但这番情愫那粗心的跳水人并不知情。于是就有了这个对话:“小芳,帮我洗了这两条长裤,冒得穿的的了”“可以,但有一个条件。”“么子条件?你讲。”“喊我时跟别个不一样”“哦改不一样,你讲哦斯喊。”“少喊一匝字”“哦”跳水人想了想,“就喊‘哎’要得啵?”姑娘沉吟了,看来有点不忿,“蠢咧,要不就加一个字。“哦,那好办,就喊‘小芳#(就是阁下新解的那个字)’”,姑娘无语。

   我的崽以前说话不带这个字的,后来上大学去了北方,回来和同学打电话,差不多就用这个字做标点符号了。我问他,他说妈妈你不晓得,我们在北方见了长沙老乡,只有这个字说起来才有家乡味,才过瘾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