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三言两语聊聊媚兰尼和郝思嘉

   思嘉丽的美貌无论在12橡树庄园或是陶乐都是无人匹敌的,加上她与身俱来的逢迎左右、使男人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的交际能力,相貌平平的媚兰尼照说根本无实力与她竞争什么。但是,这位服饰平常,素面待人,性情平和的小妇人,她就是在和思嘉丽一直和她争夺心上人的较量里稳稳地占据着主动,不露声色的赢了这场感情战,而且获得周围所有人包括她的情敌以及情敌的爱人的由衷爱戴。时下,感情的三角关系甚至多角关系都屡见不鲜,沉迷中的男女纠葛于中,扮演出欲生欲死的穷形尽相。我每每看到这些,都想起她,《飘》里面的媚兰尼和郝思嘉。

   当然,媚兰尼胜出这场角逐一是得益于她的丈夫艾希利的优柔寡断,如果她的丈夫少廉寡耻一些,色迷心窍一些,或者就像时下很多“家里红旗不倒,遍地彩旗飘飘”的花心男人一样,她也没辙。再还搭帮她的情敌思嘉丽是个不惟爱情第一把陶乐看得高于一切的女人,如果郝思嘉爱情至上,一门心思系在艾希利身上,不择手段的来与她相争,她也伤脑筋。

   我每看一遍《飘》,对思嘉丽的喜欢就多一分,觉得她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勇敢的女子,不矫情,不虚伪。她无论少女时盲目的爱艾希利,还是更事以后明确爱瑞德,都没有陷在中间迷失自己。她被艾希利拒绝,却能冒最大的危险救媚兰尼母子于绝境,又能“像奴隶一样”的劳作养活艾希利全家。她在陶乐的田野上起誓这辈子都不挨饿时,我觉得,那些被情债缠得稀里糊涂的无病呻吟的男女在她面前都是垃圾。她第二次婚姻虽然为周围所不齿,但她为了保住父亲留下的陶乐已然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声名也不失为一种豪气。当瑞德绝望中离她而去她又醒悟到自己其实真爱瑞德的时候,她虽然痛不欲生,但她却是很快的复苏起信念,陶乐成为她支撑生活的信念。比起一切以艾希利为轴心的媚兰尼,思嘉丽似乎更能张曲于世事之中。

   思嘉丽对媚兰尼的感情很微妙,这种微妙随着我的阅历的日益丰富越能看出其美丽的成分来。思嘉丽的内心有很厚重亲父敬母的情结,这是她两个庸碌的妹妹所远不及的。爱尔兰人的父亲给了她敢作敢为的胆识和不羁常规的性情,还给了她一生不弃的抗争的斗志。而贵族出身的母亲给她的则是她做不到却在理论上知道是规则的礼念,可说是她一生都在违背母亲教谕的内愧里,但一生都在要违背这种教谕的渴望里。这样,她遇着了一位像她母亲一样敦厚端淑的媚兰尼,这媚兰尼偏偏占有她的心上人,她的心里是妒忌仇视而又敬畏的。因此,她的对于艾希利的争夺就变得有些别扭,而她对于媚兰尼的呵护也就变得有些耐咀嚼了。

   媚兰尼的身上寄予了作者很完美的理想,即使在现在,媚兰尼这样的女子都是少见的立于不败之地的女神一样的楷模。她的无懈可击来自她纤尘不染的感情世界。她的聪明使她应该洞悉身边觊觎她的丈夫的思嘉丽,甚至艾希利对思嘉丽的暧昧。但比起她对丈夫圣洁的挚爱,这些她都大而化之的视而不见,她好像是自己爱艾希利就够了,其他,她无暇顾及了。就是这样的无为而治,倒阻止了可能产生的身边的危机,她的“韬略”可能是无意为之,却大获成效。我喜欢媚兰尼,就是她这样的时候不做作,她的豁达和善解人意不仅用于郝思嘉和艾希利,更表现在周围的其他人身上,像贝尔.沃特林,像被所有人非议的瑞德。她的圣洁让艾希利不忍因为接受思嘉丽的示爱而亵渎了它,而她的温婉又让艾希利不舍抛却。

   当然我看媚兰尼看到的已不囿于情爱了。03年,一个哈尔滨的男孩子转学到我工作的学校,其时我的儿子正是独自在北方求学。我不知怎么的心理就格外关照这位哈尔滨男孩,不仅在学习上,还在生活上。我的内心总有一个有些宿命的意识:我这样做,我独立在外的儿子或许也会得到一位母亲的照顾。结果,竟真的有位大连的母亲张金枝大姐主动地为我照顾了我的儿子。还有我若是路见了中学生骑单车出了故障,我一定尽力帮忙,我在帮忙时心里总想,我的骑单车上学的孩子遇到状况希望遇着好人。这都是媚兰尼的潜移默化:战争是以南方的失败告终,天天都有衣衫褴褛沮丧着脸的残兵败将从家门口走过,媚兰尼总是好饭好菜的招待他们。思嘉丽于是埋怨她糟蹋了本来不多的口粮,媚兰尼这样说:艾希利正在回家的路上,说不定有一位女性正在接济他......

 

   《飘》的魅力很醇厚,其中最耐玩味的就是人性,世间男女去看它,能看见自己,却比自己高明和高尚。而低俗的滥情的人却会愧惭不已的。

   谢谢孟晓、火土、狄德罗、五九四位兄台的关注。玛格丽特.米歇尔以她的出生地亚特兰大在南北战争中的生活氛围为背景,用十年的创作完成了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飘》。我初看这本书时还不知道南北战争,不知道里面所说的北佬的总头子的林肯竟是一位大英雄,后来学了历史后再看,再看《汤姆叔叔的小屋》等,才有了些认识的能力。但这些和我今天聊这个话题没关系,关于当时美国北方的资产阶级对于南方庄园主黑暗奴隶制的讨伐,这个话题就大了,也不是我们闲聊的兴致。只是茶座一个关于感情出轨的话题引起我的联想,所以侧重于女主人的个人经历。

TOP

回复 6# 向北挺进

 

    向北好!我在上中学时读这些书的,这要得益于父亲的一些文革中没有毁掉的中国古典小说和苏联小说。其实所剩的书不多,但父亲却让我自由的看了,之前有些书只能偷偷取下来看。我凭这些书与同学交流,才看了诸如《斯巴达克斯》《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还有五九兄所说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等等名著,我的读书的习惯当时是比较好的,就是读得很细,不是囫囵吞枣的读法,所以那时所读的书倒还读进去了一些。我还有一个记住这些故事的途径,就是给周围的一群女同学讲故事,我的一个好友惠,根本就不看书,但能如数家珍的点出一些世界名著里脍炙人口的名字,如:拉斯蒂涅,聂赫留朵夫、埃德蒙邓蒂斯、蒙泰里尼、克里克萨斯,艾芙姬比达等等,这都是我讲给她听的,她后来笑说她是我的学生之一。返城后读书就浮躁些了,因为得书容易,心也不静了,所以倒是都忘光了。凭个人的喜欢,我也是倾向于媚兰尼,但现在看来,过于理想化了。

TOP

   谢谢朋友们来附和这个话题。《飘》的美丽是旷日持久的,也是弥漫世界的。其中的爱情更是醇香隽永。这个插曲的发生也有意思。妮娜姐所引的这一段也是我喜欢反复看的。瑞德的出场就把他的分量夯实了。后来的《乱世佳人》里克拉克盖博的演技和形象真的把这个经典确凿的放入所有爱《飘》的人们脑际。他看思嘉那个滋滋有味的神态真是活现了玛格丽特米歇尔的描述。他与费雯丽创造的奇迹没有人可以再创了。

TOP

回复 20# wanho

 

   谢谢初次说话的朋友你,感觉你。酽茶,猫唧佗,妮娜,还有一些姐妹,我们都有着那种幸福的读书时光。 。当然让我们的心在冥想中飘荡的女子还不止思嘉,还有约娜,安娜,玛丝洛娃,艾玛,卡嘉,简,海斯特白兰......还有林道静,繁漪,还有你说的林黛玉。谢谢你来和我聊天,这时候,仿佛年轻又回来了!

TOP

回复 13# 火土重生

 

   火土兄,你认为《飘》之所以遭禁是什么啊?你所说的“没什么大不了”是什么啊? 你是指爱情吧?没错,《飘》是写了很充分的爱情,但那不是她遭禁的原因。遭禁的原因狄德罗先生说了一些。爱情从经典里出来是与情欲划开了界限的,写得很干净。我从不敢涉猎爱情的描写,不是羞于写(我不会那么卫道士的),而是把握不好自己的能力。要写出很干净很美的爱情不容易,弄不好反而亵渎了。枫林过客兄有一回批评一位网友写爱情,他说,你写的性爱很脏,令人看起来不舒服。我很赞同这个尺度的提出。而《飘》是做得很好的。

TOP

回复 19# 夜深人静

 

   谢谢夜兄,你保证了我们的这个聊天,你真好!就像几个好朋友在泛舟,一边扯着高兴的话题。你就是那个不停划船的人,让我们无虞的神侃。我当时有猜是妮娜姐引用时出了状况,我当然不能这样说啊,就是是瑞德,夜兄你说是西方人 ,现在看起来这个插曲也有味,就像那船在水里旋转了一会,颠簸了几下。波澜不惊。

TOP

回复 14# 海客瀛谈

 

   海客瀛谈先生好!Gone with wind!随风飘散的不仅仅是时光,更有那些牧歌般恬静的诗意,战争疮痍下人们希望的复苏和新生活的建造往往又被新的硝烟摧毁,当硝烟又一次消散时,又一轮的新生开始,周而复始,生命的长河就是这样流逝。思嘉,陶乐,亚特兰大,南美乃至整个世界,什么都会飘散......世界上最美丽的费雯丽现在也只是人们心里风华绝代的代名词了。外国书也好,中国书也好,能串起人心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也就是不枉作者捉笔了。谢谢先生!

TOP

回复 17# 东乡妮娜

 

   妮娜姐好!我在“三言两语”的时候,真还是当你就坐在我对面的。我就知道,我这样写过去,你就会回过来,而且,你一定会因为我的“三言两语”再去打开尘封的书页,果然是不是?你看你那个手忙脚乱的劲头,这个乱码让我想像你当年读书来不及脱鞋就倒在床上举着书看的劲头。看书的女人的美丽不是以她的眼睛长成什么样子,嘴巴长成什么样子来判定,而是她有没有走进书中世界的认知力,有没有感受书中精髓的灵犀。你看你吧。梅花自南而北在沿海叫嚣,而你却品出如同高尔基海燕图里的众生状味,你太有才了!我一定要去沙家浜

TOP

回复 27# 火土重生

  这样看来,这也许是当时禁这部书的一个理由。

TOP

回复 31# 婉秋

 

   至于里面的两个男主角 ,我不评说了.哈哈

 

   姐,最有味的就是这句话,最透彻的也是这句话。是呀,咱们女人都欣赏不过来,管他们男人干什么呀,又没有这个癖 。那个艾希利和瑞德都不足以与思嘉或者媚兰尼比。说他们是泥做的(可巧是他们自己说的)一点不假。

   婉姐,我没说不喜欢思嘉丽呢。她最讨人喜欢就是从不藏着掖着,这除了来自她的爱尔兰父亲的遗传,可能还有她黑妈咪的熏陶。至于媚兰尼,她也有些地方和斯嘉丽一样,比如,斯嘉丽打死那个北佬,她提议搜搜尸体的口袋,然后把他埋掉。她也有大智大勇的时候,我总还是能看出她和斯嘉丽惺惺相惜的地方。不过,她一直依赖斯嘉丽的庇护不假,所以她临死还把儿子托付给斯嘉丽。她的临终遗言生了个不小的是非,就是既要斯嘉丽对瑞德好点,又要她照顾艾希利。不说这句话让斯嘉丽转述给瑞德,就是亲耳听了也不受用。这样的模棱两可的确置没有城府的斯嘉丽于不利。姐,你说她是悲剧人物也不假,他们两公婆都把斯嘉丽当庇荫的大树,到更托出了斯嘉丽的夺目光辉。确实,没有斯嘉丽这个女子,《飘》也飘不起来的。

   斯嘉丽被无数的男人和女人喜欢,就是因为她的真实鲜活,像姐姐说的,她的迷糊的爱情都让人喜欢。

  

TOP

回复 32# 阿迪

 

   谢谢阿迪兄垂顾易山的三言两语。谢谢你的肯定。但你说是我首先在知网开启外国文学的话题这我就不敢认同了。好多朋友都涉及了这个话题。07年我就看过大漠孤烟、英夫斯基、他们写的关于俄罗斯小说的读后观感,去年东乡妮娜的帖子也用很大的篇幅谈了读外国小说的感受,并且重点写了读《静静的顿河》的感受。我现在聊《飘》,也是摘其一点随口说说,谈不上是推介呢。我这也是萝卜白菜的烹调,最多有点点子番薯味吧(就是斯嘉丽回到一片狼藉的陶乐,一无所食,跑到地里从土里翻出的北佬余下的根茎胡乱擦擦就狼吞虎咽的东东)?再谢迪哥.

TOP

回复 36# 大队部

 

   赵兄好!在你没有改名字之前,我可不喊什么大队部兄台,连不好听。我就知我这砖绝对引得出老兄的玉,这不是么?

   我与《飘》的邂逅是在我的一位发小家里,她是我最好的伙伴,现在在湛江。在她的家里,我看见了这本书,封面是有点像《红岩》封面的版画,大榕树下立着发誓的思嘉的剪影,无端的我觉得这本书好看,还有一本《伯德家的苔丝》,我的朋友的哥哥见我想看这本书的神色,便说妮娜《水浒传》上中下来与我换一本。我由于想看这本书,便从父亲书架上抽出一本 。这位哥哥还算好说话,就一本换一本的借给了我。他很快就看完了一本,所以第三本交给他的时候我还只读到大半,没想到当我读完时却被告知我的《水浒》下居然被他的老师没收了。我无法将书偷偷放回父亲的书架,很紧张。为了弥补这个过错,他借给了我《伯德家的苔丝》。后来,这位哥哥成了文学青年,他说还得感激我家的一些藏书。而我后来被我父亲责备了好多次。

  米歇尔笔下的斯嘉丽绝对没有费雯丽长得那么精致美丽,但那对绿眼睛肯定是顾盼多姿,夺人心魄的。而人们迷恋思嘉更多是还是在于她的个性。特别是她的绝境中迸发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抗争精神。你说这是美国人的特质,我强烈赞成。你说的杰克伦敦的这部书我还没看过。我只看过他的《马丁伊登》和《野性的呼唤》。后者我最为喜欢。我天生惧怕动物,但看了他笔下的巴克,我都遗憾我的这个缺陷。都说海明威是硬汉文学的代表作家,我看杰克伦敦也是一个。他的小说里的刚性和力度非常迷人。谢谢赵兄!

TOP

    夜兄好!那我以前也粘贴过,是新模式才这样吧?

TOP

回复 40# 夜深人静

 

    哦,明白了!

           谢谢夜兄将本贴设置高亮。我才知道这个待遇呢,我还纳闷那些彩色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也谢谢你为那篇文章设置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