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再赏《清明,有没有人把你探望》

      再赏《清明,有没有人把你探望》                                              
      再一次欣赏音画《清明,有没有人把你探望》,心情依然沉重,情绪难以自己。这的确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它的好,首先得益于音乐选得好。《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的处女作,从初稿到定稿,共花了八年的时间。天华先生说,“病中吟”并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闷如病,是心中苦闷产生的歌。由于二胡声酷似人声,故用里弦深沉的音色再加上揉弦,可以很好地反映他当时内心的失落、彷徨和苦闷的情感。《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因此,该曲的旋律在江永知青的生活中有很重分量。那如泣如诉的声音很能表达当时知青们的心境。所以,当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凡有知青的村庄都经常能听到这幽幽咽咽、悲悲切切的二胡声。
     其次,画面的选择编辑准确、适当。《清明,有没有人把你探望》是一首抒情小诗。诗虽然短,但时空跨度大,所包容的内容丰富。作者不仅悼念了年轻的战友,也表达对当时时政的拷问。既写了第二故乡的山水,又写了家乡对儿女的思念。情真意切。在短短的时间内,要安排一些照片来表述这些时空、诠释意境,确有困难。音画将欢送、开荒、耕耘、返城话别、孤坟野草串连,用这些知青再熟悉不过的形象,勾起了人们对几十年前那段艰难岁月的回忆。用马灯、知青岁月纪念碑、逶逶的青山、迤迤的流水、古朴的圳井塔、流光的江閣圆月链接,呼唤着人们对“理想”、对“革命”的沉重思索。一声声凄楚的音乐汩汩而来,一帧帧苍凉的画面愔愔飘逝。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当然,音画好最主要还是诗写得好。文学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没有诗作发自心底的呼喊,就没有音画动情的再创造。《清明,有没有人把你探望》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与陨没的战友对话,语言朴实,思想深邃。小诗大概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怀念战友。二、回顾青春。三、讨要说法。作者开篇以 “有没有人把你探望?”,“有没有人送你一个眼神或一个野花编织的花环?”的询问起势,表达了对战友的关切。泪噙朴素,感情真挚,扣人心弦。随后话锋一转,连续用了三个“如果”,拷问上山下乡的必要性。这种假设点明了作品的主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确没有必要。用政治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最后换来了三个不满意。在追忆了逝去的青春和对战友的哀悼以后,作品进入浪漫主义的描写:杜甫江閣上的明月啊,你照着江永美丽的山水。可你知道这美丽的山水是三十年改革开放换来的吗。孤寂的亡灵啊,你挣开眼看看吧,我们的辛勤依然如旧,冤乎,屈耶。荒冢无语,明月无声。江永、长沙;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最后作品重复起势,再一次渲染气氛,悼念亡灵。前后照应,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佩服艺术的感染力。谢谢阿迪送给了我们一碟清爽凉拌,谢谢扶塘人送给了我们一盘精致、漂亮的拼盘。这美餐真耐人寻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