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花了点时间读了这篇洋插队,好文。我想起良石1124她是很早就出去的了,81年她丈夫在零陵学院教物理,还帮我修理录音机的。后来也随她到了加拿大,现在全家在那。我们逗留城市时,住的地方近,用一口井水,与她在井边相遇,知道她下放后当上民办教师,我好羡慕她。77年开始可以考大学了,本来成绩优秀的她,第一层就考上了。那时我还在打小工,梦里常梦见读书。

TOP

      真羡慕这些有眼光的先驱者,尽管签证曲折漫长,而作者的签证也不是太漫长的。尽管前途茫茫,是福是祸难以预料。但他们能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所以这些人先富起来了。而读到他们在途中遇到那些会赚钱,作生意的人,真是聪明人。我也是入错了行,我很想学习作生意的,只是没有机会了。那些在车站,旅客休息处兜售记念品,或从本国带来的比较轻的产品,以从中赚取大量的钱,商人可能在赚到很多钱时的那种成就感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比如像当时的电子表之类的,穿着在身上的衣服里面就可以贴上上百个,何况卖家进货是多少钱一个,买的人是无从知道的。赚取的利润只有卖家知道。谢谢你帖上这帖子。

TOP

      读到此文也很是跟着感慨一方,六十年变迁,但这些人这么死心塌地想着主子,王国裕,胡惠君们用愚忠来说也不为过,为他们的忠而感动,为他们的无谓而怜惜,没有自我,值得吗,主子在好的时候会偶尔想起他们吗?现在大概不会有这种人了吧。但有一种动物是这样,我以前没有养过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那就是狗,不管主人是穷是富,是年轻或老人,它都是忠实主人的。

      大胆的人有远见,这些人的经历很令我向往。没有机会,很想体会一方。写作的主人可能也是因为经历吧,有了写得冲动。若这样的经历只烂在胆子里多可惜呀

TOP

、、、、、、你根本无法想象,在语言完全不通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交流的。高先生是不打哑语打诳语,索性直接使用说溜的北京话,抑扬顿挫的京腔配合以表情,外加手势比划的肢体语言,这是他的一大发明,整个场面极其滑稽。他试图推销一只会唱歌的电子手表,理直气壮地说,“老哥儿们,给你开眼了,这可是上等的货色,我敢打赌,你们老毛子没瞧见过吧,”对方一边稀罕地抚摸着表面,一边嘀咕着俄语给老高回话,鸡鸭之间对话,居然能够沟通行之有效。语言这种东西呀,真是难死人。还有前面说到的餐馆吃饭,绘的图。我若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英语,那也是体会不到的。楼主的经历,真是令我羡慕!你看高先生肯定不只是为了卖电子表。他是到国外时赚一笔钱,以作他用罢了。若是从中赚到很多钱,不管他是学什么的,他也许就觉得只有作生意才对路。

TOP

      俄罗斯的美女肯定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女了,她们身材高挑,皮肤白嫩,而且看不出她们的年龄。如果说中国人不显老的话,这是西方国家的人对中国妇女印象,那么俄罗斯美女那真是永保青春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