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致柳树坪 兼议知青文学》一文,由此引发讨论知青的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各种人对知青历史应该如何写如何看的认知。就5.9兄本文,似乎超越这个范畴,但从历史角度看,这种曾经发生过的史实,并不鲜见。碍于多种原因,我们的视角和信息来源有限,舆论导向的铁律摆明:谁又会说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呢?

 政治、利益与权力的争夺、人性与血腥的冲突,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之所以沉重,盖因于此。我们谈知青这回事,毕竟它不过是历史这本书中的一小段;往上溯,现代中国史,那些骇人听闻的篇章,岂一个“震撼”了得。

  引用一个报人的话:“有哪一条路,会比人生更长?有那一种力量,会比光阴里的生长更有隐喻和方向?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太多常常被见证的,都是无数的积累。我们有必要得出这样的常识,从旁人的经历中,有理由担负起自己的命运与后人的福祉,让历史明鉴、使心灵重建,给社会再造。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