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老土的招儿慢慢亮出来了,写作的根底在《戏痴》中尽显。现在的人(老一辈除外)对传统老戏不感兴趣,这缘由很多,但那些曾经以唱戏为业,甚至爱它甚于自己生命的艺人,却因为社会的变化,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老土的这个故事,篇幅不长,但一个转型时期的社会缩影分明摆在我们面前。如果说,传统文化、植根民间的艺术没有市场,那这个结论太过武断,在《戏痴》描述的红白喜事、或者穿村走户的演出,其受老百姓欢迎的程度,不可对“没有市场”妄下结论。这就带出一个问题: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舞台被什么制约或挤压?如果是社会进步淘汰了老的“落后”的传统文化,不敢苟同。更深的解读应该是专家的事,老土已经将问题摆出来了,不単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存在与否,还有民间艺人的生存,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不然,在中国的大地上,为什么到处申遗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