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知青网历年论坛链接: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返回列表 发帖

清幽樟树园

清幽樟树园

 

长沙市的许多街巷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居住过十年的樟树园。

 从劳动广场东南角沿石阶而下,便是樟树园了。小巷长不过百米,两边各有三个院子。由于它比相邻的劳动路低了七八米,再加上两边院落围墙的遮挡,本来就不宽的小巷更显狭窄。炎炎夏日,火辣辣的阳光不能光顾,微风轻抚,给人丝丝清凉;数九寒冬,呼啸的北风只能在院子里的树梢上肆虐,留给小巷的是些许温暖。

 大概是巷子太小,居住的人家不多,那些收荒货的、磨刀的、补鞋的很少来此招揽生意,而劳动路的喧哗又被石阶阻挡在高处,因此樟树园虽然位于闹市,却终年保持着一种静谧的气氛。也许是受它的感染,人们一来到小巷,都不自觉地降低了声音,放轻了脚步,似乎都怕惊醒了小巷的酣梦。

 巷子北头的两边,各是一座公馆式样的小院落。门上斑驳的黑漆和生锈的铁环显示着其年代的久远。院子的大门终年关闭着,很少见人进出,不知里面住着什么人家?不过听小巷里的大人们讲右边那个院子里住着一位作家,由陶承先生口述的革命回忆录《我的一家》即是由这位作家执笔的。《我的一家》曾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畅销书,书中的主人公欧阳梅生、欧阳立安的事迹曾被当成我们这一代人的楷模。为此,我和几个儿时的伙伴曾数次躲在这家公馆的门外,想隔着门缝一睹这位作家的尊容,可惜终未如愿。

 再往里走,巷子西边一张狭小普通的木门里是南区交警大队。那时的交警大队不像现在这样门庭若市,交警们办公都轻言细语,来办案的人也不多,因此显得很冷清。要不是常有骑着自行车的交警进进出出,你还真不知道那时一座机关大院。

 交警队的后边是一幢三层的公寓楼,大家都称它为“三层楼”。楼房坐北朝南,东向的山墙就成了樟树园巷子西边一道威严的石壁,石壁的对面就是我住的市17中学宿舍大院。大院由前后两栋两层的红砖楼房组成,各住着八九户人家,四周用竹篱笆围着,整整占据了樟树园小巷东边三分之二的面积。

 院子的大门旁有一口水井,石板砌的井台旁便是院子里大人、小孩聚会的场所。冬日的阳光下,家家户户架起一块门板,就着温暖的井水一边洗刷被褥、衣服,一边交换着打听来的各种趣闻轶事。说到开心处,总能激起笑声一片;夏夜里,院子里的老老少少围着井台,或坐或躺在用井水抹得清凉的竹椅、竹铺上。大人们摇着蒲扇,低声谈论着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孩子们则饶有兴趣地听着,不时数着天上的星星。直到夜很深了,人们才余兴未尽,恋恋不舍地各自回家休息。

 小巷又恢复了它的宁静。偶尔会从夜的深处飘来一两声细细的锣声和悠扬的,压得很低的饺饵叫卖声。远处,不知谁拉起了小提琴?那动人的旋律像一汪清澈透底的泉水从树荫遮盖的小窗里渗出来,渗出来,婉转,消失……

        时过境迁。如今,在樟树园旧址上盖起了金帝大酒店等建筑,那条都市里宁静幽深的小巷已不复存在。这也许是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开始的标志。但那扇有着斑驳的黑漆和生锈的门环的大门、那夏夜里婆娑的树影和小巷深夜里悠扬的琴声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回复 2# 孟晓 谢谢孟版对拙文的分析,比较现在这种浮华和喧嚣的闹市生活,很多时候我真怀念少年时那种清贫、淡雅、与世无争的悠闲时光。这也是我写本文的目的。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TOP

回4楼晏生:其实我最想得到的是具备今天的物质条件同时又有过去岁月中那种简单的人际关系、淳朴的民风和朴实和谐的自然环境的生活。可惜这只能是一种奢望。由衷地向你说一声:谢谢。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TOP

回5楼马灯兄:我很幸运,在我的生活中和文学道路上有一盏永远明亮的马灯照耀着,节省了许多成本,也少了许多开支。不过我不会付款,可能往里面灌点茶水。谢谢马兄不吝赐教。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TOP

回6楼白云飘飘:《我的一家》是我们那一代人都很熟悉的一本革命回忆录。发表时我还在读小学。每天中午,班主任老师都要给我们读一段,所以印象深刻,至今不忘。执笔者名叫梅嘉陵,就住在樟树园那座公馆式样的院子里,不过我始终未见其人。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TOP

又见笑版主,非常高兴。我文中写的这些场景现在的却很难再见了。这大概就是现代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吧?不过是不是太昂贵了点。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TOP

铁球,你好。对于樟树园17中宿舍,我俩的确应当有许多共同的回忆。我们都是17中教师子弟,对那里都很熟悉。可惜如今那种寂静幽深的小巷在长沙几乎是找不到了。的确留给我们太多的伤感和沉痛,我特别怀念那小巷深夜飘渺的锣声和如水般沁人心脾的琴声,那种美是浸入骨髓的,难以忘怀。祝好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TOP

回12楼海客瀛谈:关于《我的一家》的执笔者我的确不十分清楚。梅嘉陵这个名字在我们小巷传的很广,都说是他写的,我也就以讹传讹了。多谢老兄指正。看来学问上的事情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谢谢。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TOP

回13楼长青苗:再过几十年可能连伍家岭只怕都只会留在史书的记载中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也无可奈何了。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

TOP

返回列表

这是2011论坛,请您访问2012论坛:2012.hnzq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