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黄埔前辈们立一座心灵的丰碑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将至,缅怀先人是人之常情。湖南知青网的黄埔后裔栏目创立以来,陆续看到网友怀念先辈的网文,例如笨笨牛《陈明仁魂归故里》、柳树坪《怀念父亲》、老黄《老爸》《怀念父亲》、千山红了《介绍抗日将领程杰生平》、然哥《被冤杀的抗战将领彭劢》、厚哥《缅怀刘公武先生》《纪念舅舅邱维达》、念想《黄埔老人的故事》、西岭望雪《那个多雪的冬天》、去西奇《抗日名将苏本善的故事》、潇湘之子《白果树下》、九九《黄埔遗物》、田园风光《漫漫故乡路,悠悠黄埔情》、欢乐谷《我的父亲》、邓元跃《喋血常德》等等,篇篇纸短情长,情真意切。前几天在新春座谈会上又听到许多后裔朋友感人至深、令人动容的发言,例如李小佳追怀她的祖母胡筠,我在《长沙晚报》三八妇女节的头版上又看到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的英名。黄慕渝回忆她的父亲,组织领导官兵起义,为和平解放南京做出重要贡献。关新觉讲述他母亲抗战前线转战湘西救护伤员的事迹,薛守重讲述他父亲参加武汉保卫战坚守炮台的事迹。吴经建介绍她的父亲历经磨难,爱国奉献,89岁高龄仍在努力为黄埔同学会的工作操心奔忙。刘英深情回忆她的父亲文革中受尽折磨,被打断脊梁,仍矢志不渝,献身教书育人建设祖国,刘英的回忆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纪念父辈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应该是《打不断的脊梁》。这就是爱国奉献的黄埔精神,这就是老一辈黄埔人的风范。当过知青的陈怡、赵晓农的发言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感恩父亲,教我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坚强。还有苏小媛、倪抗美、彭曼丽、苏孝明、曹泽静、蔡烈武等很多后裔朋友的发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发言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
黄埔前辈们当年都是热血青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投身黄埔,奔赴北伐战场、抗日前线;参加和平起义、抗美援朝,出生入死;建设祖国,奉献一生,民族精英,可歌可泣。但肃反镇反、反右、文革历次运动,多数被当作“伪军官”、“历史反革命”、“残渣余孽”,遭受迫害,有的被判刑坐牢、劳改劳教、遣送下放,有的甚至被冤杀。虽然被平反昭雪,但青春不再、生命不再,留给后人的唯有无尽的思念。
作为黄埔后裔,在极左路线的政治高压下,背负家庭出身的沉重包袱,受到的是洗脑教育,被要求与父辈“划清界限”、“检举揭发”、“背叛家庭”、“大义灭亲”,但仍然被歧视排挤,被剥夺升学招工、参军提干等基本权利。许多后裔对于先人的真实历史了解甚少,违心地疏远父辈,只能把对父辈的亲情深埋心底。长期以来对于父母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即使到改革开放、尊重历史的今天,仍然有些后裔心有余悸。
如今黄埔前辈多已逝去,后裔一代也到了退休之年,再过若干年,对于先人的记忆会更加淡忘,现在是抢救历史,记录真实,把我们所了解的珍贵史料保存下来的关键时刻,这是我们以民间合作方式征稿出版缅怀黄埔前辈纪念文集的目的。“写真实、写真情”,是我们的共同要求。只要为国家、为民族出过力、流过血,做过贡献的人,历史和人民就不应该将他遗忘,后代应该引以为荣。
希望有更多的后裔朋友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黄埔前辈,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积极投稿,以践行“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后裔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