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啊,看见了,看见母校了!!谢谢两位朱兄!!尤其是老家的朱兄。今天是周末朱兄本可睡个好懒觉,却因我而起了个大早,拍下这么多我母校的照片。真是太感谢了!!

 

上次晓泛姐去哈尔滨之前就反复与我通过多次电话,了解哈三中的具体位置,她说一定要拍些我母校哈三中的照片带给我。到了哈尔滨后晓泛姐才知旅游团只安排了一个白天的参观游览时间,根本无法离开团队单独行动。预期计划未能实现,电话里晓泛姐直喊烦躁呢。现在好了,我又看到我的母校了,晓泛姐快看咯,这就是我的母校哈三中咧。等下我再发张三十七年前的照片对比一下咯。

 

 

谢谢两位热心的朱兄!!

谢谢热心的晓泛姐!!

 

TOP

这是三十七年前我高中毕业时拍的集体照,就是在三中的正门口照的,摄影师水平远不如朱兄,没把三中的特征拍出来,如招牌、狮子等。

照片前排左数第四位就是我的班主任蒋老师,是俄语老师。

DSC_0117.JPG

 

这几位同学是我最要好的铁哥们儿,我们与老师单独合了影。

 

DSC_0119.JPG

TOP

这是学校的后门,每天上学我基本都是走这张门进学校。这张门的斜对面应该就是“八区”,酸菜姐对八区应该很熟。朱兄是住在南岗还是道里或道外?继红桥八区一带是这三区的交界处。

CIMG2730.JPG

TOP

放学我们一般都喜欢走前门即果戈理大街,这条街繁华多得多,一路上要经过“哈七百”、秋林公司、副食品大桶子屋........等等大小商店、铺面。

CIMG2745.JPG

TOP

回晓泛姐,那时候讲究艰苦朴素,穿戴都很谨慎,所以各个都打扮得像“屯老二”,就是长沙讲的乡里二老官。

TOP

这是我们学校的主楼,是环形的,走廊相通。下了课我们常常喜欢围着走廊转一圈,到其它班去找同学玩。主楼共三层,外加地下室。抗战期间,三中成了日本的一个警备司令部,赵一曼就曾关在地下室。我去地下室玩儿过,黑乎乎的好吓人。

文革前哈尔滨有句顺口溜说:“3、6、18,清华和北大”。意思说:只要考取了三中、六中或18中,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清华或北大。文革后没重点之说了,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沦落到去扫地。据说还有位老校长被逼得跳了楼。所有入校学生是根据划片儿分配的。我是七零年进三中学的,一进校学校就给我们进行阶级教育,还吃了忆苦饭。主楼后面有一大片的空地,到了冬天就变成了冰场,真好玩儿。

CIMG2736.JPG

TOP

“还问:您的朋友是否满意?还可以再去。

  

请朱兄转告朱兄:向北非常满意呢!!如果是我自己拍,也许不会拍得这么全面呢。再次谢谢了。

 

至于照片的内容我就没有发言权了,请向北解读。

回朱兄,你比我讲解得好些呢!我只不过是看到哪讲到哪。是东扯葫芦西扯瓢呢。

TOP

  这位留美博士王湘波是我们"湖机"子弟. 我在今年春节,纽约湖南同乡会上还碰见了他.他告诉我他专门负 ... 放牛娃 发表于 2011-7-9 23:31

放牛娃姐看得真是细致啊。我也过细看了这个横幅呢,怎就没想到那个“湘”字呢。名字里有“湘”字的十有八九是湖南人呢。呵呵,等着放牛娃姐发照片。

TOP

回朱兄:你给晓泛姐出的难题也给我难倒了呢。我小时候喝的饮料就只有汽水儿,没喝过你说的格瓦斯呢。是不是太高级了,不是大众饮料呀。

TOP

    旅美博士王湘波和我,在今年春节纽约湖南同乡会上巧遇。 放牛娃 发表于 2011-7-11 08:52

 

放牛娃姐好!看到你好高兴咧!今年会回国吗?呵呵,又想起了去年的百家宴,真好玩儿!

王博士好年轻啊!真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

IMG_5666.JPG

TOP

回雨声动听兄,惭愧惭愧呢。如果那天我又回到母校,遇见我的老师,我还真会感到很不自信呢,我没有一点可值得我的母校骄傲的东东咧。

TOP

又回朱兄,不是不接坨咧,是忙不过来呢。你去文艺广场看看咯,热闹三哒。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