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西安钟鼓楼

    钟鼓楼处在古城西安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十字交叉点。我到西安第一天傍晚乘地铁来到了这儿。钟楼越来越近了,看得清它的轮廓。正翘首眺望,只见一群农村妇女,每人挎个包,手拎把折叠椅,一字排开,站在人行道中央,严严实实挡住了我的视线。她们这是做什么?我下意识地举起相机。她们见状立即分散开,其中一个胖胖妇女嘴中骂骂咧咧,我听不明白她说什么。出门在外,我不愿惹麻烦,绕道走过去。再回首一望,这群女妇女又整整齐齐站成一横排。我远远地拍下了她们的背影。fficeffice" />

她们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悄悄走近她们,原来她们正在揽活,嘴里不停地吆喝,帮路人缝补衣裳。包里装的是针头线脑,揽到活就坐在折叠椅上补衣服。

我书架有一册田原先生著《三百六十行图说》,其中有《缝穷》一节:

缝穷,旧社会城市街头常见。大都是农村妇女,提一小箩,内有针线,还有各色碎布,有的还携一小凳,有的干脆坐在人家阶沿石上,为人缝缝补补,赚点小钱……顾名思义,穿破衣者大抵是穷人,为穷人补衣服者,称之为“缝穷”,恰切之至!

书本上记载“旧社会”的往事已过去60多年了,我在安西最繁华的街市所见所闻是21世纪的今天。“缝穷”的人还是农村妇女,她们手提的行头与过去几乎一模一样。有这样的行业,一定就有这样的社会需要。外出旅行的人,衣裳划破了,扣子掉落,时常会发生。如果遇上西安街头的“缝穷”的妇女,能解决一时之难。

夜色渐浓,钟楼、鼓楼上的华灯初放,把古老的古城楼照得通明透亮。街道上来来往往不乏高档轿车,鼓楼正前方开了一家麦当劳,鼓楼上的牌匾“文武盛地”,古香古色。

钟楼、鼓楼、缝穷女,地铁、轿车、麦当劳,它们并行不悖,相互交织,组成一道既古老又时尚的风景线。这是西安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DSC_7975.jpg (195.12 KB)

DSC_7975.jpg

DSC_7977.jpg (197.18 KB)

DSC_7977.jpg

DSC_7980.jpg (198.56 KB)

DSC_7980.jpg

DSC_7985.jpg (194.04 KB)

DSC_7985.jpg

DSC_7988.jpg (194.49 KB)

DSC_7988.jpg

DSC_8987.jpg (183.02 KB)

DSC_8987.jpg

DSC_8993.jpg (187.01 KB)

DSC_8993.jpg

DSC_9019.jpg (199.14 KB)

DSC_9019.jpg


从西安回家后,总想写点类似游记的帖子,附些照片发出来。可是笔拙,写不出好东东。
在西安看到“缝穷女”,我当时非常咤意,没想到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还有这种职业人。与马路上来回奔驰的高档轿车形成鲜明的反差。细想想,陕西并不富裕,还有很多人日子过得紧粑粑的。这也给我自己提个醒:这个看似繁荣的社会中还有很多低收入的人群。
西岭兄、精灵姐都提及了西安的灌汤包,我正是在西岭兄所讲的那家铺子吃到了。我不是刻意去吃的,是走到回民街,肚子饿了,见到那家包子铺客多,走进去吃了一笼,美味啊!
回晏生兄:钟楼和鼓楼都可以登上去,要收费。四周高楼林立,我也就没登楼了,时间也不够用。
回晓泛姐:鼓楼正前方开了一家麦当劳,美国人把快餐店开到了西安古城中心,中国人何时也能在纽约时代广场开一家店铺。我有意找了一角度,鼓楼与麦当劳的夜景在同一个画面中。
回雨声动听兄和朱兄:西安应该吃当地特有的小吃,可是我见到羊肉泡膜就不敢吃,有恐惧感。我吃饭主要是在住的旅店附近一家四川馆子。有关兵马俑和西安城墙,我拍了很多照片,没有想好如何写文字,所以一直没有发出来。
谢谢狄德罗校友、马畔校友、雨晴姐、漫江兄的友情回帖。

TOP

    回晓阳兄:到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必去参观的,我在馆内停留时间长达7小时,拍了好多照片。只是近来生活总是忙忙碌碌,静不下心来写帖子。

 

    回朱兄:京城的朱兄学习语言能力我是非常佩服的。长沙面馆有个“专业词汇”——银牌,发音是这样的,我也不知道是哪两个汉字。朱兄,你知道长沙面馆的“银牌”是何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