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帖勾起了我们的回忆,下面是我小说《红吻》四章中“大下放”的一段:
大下放开始后,星城四区的各单位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经过市里的统筹安排,划定每个中学的对口下放地后,市内中学立即与下放地区联系挂钩。星城学生下放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湘北的洞庭湖地区,下放人数最多;下放在山区的也不少,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湘东的株洲、茶陵、攸县等地只下放了少数人。只有湘南地区没有下放人,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中期,在遥远而偏僻的永明老山沟里,就已经先后下放了近8000名共和国儿女,他们是进军农村的先锋,一直在都庞岭下贫瘠而闭塞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着。
知青下放在洞庭湖区四周水乡泽国的范围有—— 南洞庭湖益阳地区有沅水县和南县等县份。东洞庭湖岳阳地区有岳阳县、临湘县、华容县和汨罗县等县份。西洞庭湖常德地区有常德县、汉寿县和安乡县等县份。下放到洞庭湖区的益阳、岳阳、常德这三个地区中,又以下放到益阳地区的知青为最多,而益阳地区仅沅水县接纳的星城知青就有14000余人,它成为接纳省城知青最多的县份。在下放湖区的广大人员中,大部分是分布到生产队插队落户。此外也有少部分下到了洞庭湖区的各大农场—— 如沅水县内的千山湖农场、大通湖农场和钱粮湖农场,岳阳县的君山农场、汨罗县的屈原农场和常德市的西洞庭农场、西湖农场等。常德西湖农场的知青也近达万人……星城下放到山区的,主要落户到人口比较稀少的湘西怀柔、靖县、沅陵等地区;湘东等其它山区下放了一些当地市县的知青。
下放到山区的人员与下放到湖区的人员有区别:湖区下放的绝大多数是省城各个中学的学生,而山区下放的人员中除中学组织的外,不少是省城内四区各街道办事处组织的。街道办事处下放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是社会闲散劳动力,亦即成户人员。也有少数社会青年,这些社会青年是历年从学校毕业后一直未找到正式工作的年青人。学校的下放动员工作比街道的下放动员工作好做,因为学校中一些热血沸腾的年青人还刚从文革大规模红色运动中苏醒过来,浑身还带着没有散尽的文革红浪潮的“余热”,他们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思想工作,就报名迁户口去农村——当时流行的时髦口号是——“党叫干啥就干啥,背起背包就出发!” 街区上因没有正式工作而全家被动员下放的,他们是极不愿意下到比城市苦而累的乡下去的。即使是那些长年流落在社会上的青年,自由惯了,也不愿去乡下受苦受罪。但是,在挟文革余威而来的轰轰烈烈下放高潮中,任何部门是不会与你讲道理的,尤其是对成份不好的闲散人员,上门做工作的“积极分子”丢给你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老实告诉你,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极左的红卫兵运动虽然只搞了两年多,却也像《西游记》里大闹天空的孙悟空一样,把一个偌大的神州大地搅得天翻地覆,叫懵懵懂懂的人们一下无法从“梦游”里回到现实中来。当人们还沉浸在文革造反斗人的恶梦中没醒过来时,大下放运动又紧锣密鼓地接踵而来。对象还是广大红卫兵,不过,这一次他们却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主动变成了被动,另外又增加了社会闲散人员作“补角”,一齐喧闹着登场了…… 唱主角做下放动员工作的是工宣队员,这个工作开始难做,有一部分同学的头脑一时无法接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说法——虽然这句话仍出自于伟大的红帅之口,但在数千万学子们的胸中,他的话已经没有两年前那种号召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