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柳树坪说:

“那些高扬“知青精神”大旗的人与作品的宽容,我是对此持坚决反对态度的。我以为那比展示苦难与伤痕更有害。首先这样的东西在向后代传达错误的信息。为什么一直有“老三届”被诟病甚至谩骂的现象,我觉得这类作品就有某种程度的责任在。这些东西是使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认定知青不知反省,受了苦还美化粉饰,所以真是“吃狼奶长大的一代”。其实这些大叫“知青精神”张扬自我的并不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这些所谓“无悔派”声音最大,于是遮蔽了其他的声音,好像他们就真的是整个群体的代表了似的。其次,这样的声音恰代表着一种留恋过去,否定今天的潜意识。不是说今天没有问题,要解决的问题多着呢。可平心而论,我们的今天比那个时候过得好了,起码不再在丝毫看不到前途的黑暗中沮丧绝望了。当然我们没法不让那些人发声,不是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维护你的发言权”吗?那么让他们继续挥舞“知青精神”大旗呐喊“青春无悔”好了,起码我不附和,还要坚决表明态度——这完全不对! ” 好!我赞同楼主的见解,什么“青春无悔”?自欺欺人而己。王朔所谓:“针尖大的事,拖出一车皮眼泪”这话是对知青的侮辱,是胡说八道,千万知青的苦难是“针尖大的事”吗?

孟晓说得好:知青文学“首先必须“真实地再现知青生活”——这个大前提是不能否定的,文学的使命与作家的良知是不能丢掉的……”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有责任为社会为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天、柳二位先生精彩的文章和讨论给我们上了一课。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仁,但我很喜欢这种友好的讨论,希望能多一些这类探索和讨论。

TOP

回复 57# 燕归来也许将来对文革对知青有更深入更真实的更宽松的研究氛围,才会有像初春第一轮朝阳那样激动人心的作品问世。

我深信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尽管可能我们这一代人不在了。但历史的真实是不能被永久糊弄的。

TOP

回复 73# 柳树坪

“可要把知青精神归结为脚踩淤泥心怀天下,我绝不同意!我没有过这种情怀,当年高唱此调的,恐怕也多有心不甘情不愿地故作豪壮态者,我就见过不少。如果今天仍这么说,那就要不是地位不同了,对当年的事情有意无意地加以心理过滤,而“总结”出来的,要不干脆言不由衷另有所图。这个问题,在谈知青文学的时候,是不能不分清楚的。因为不弄清这个根本问题,作品的思想的真假与高低就是截然不同的。”

我同意柳树坪以上见解,我们不沉湎于过去的苦难,更不能为某种目的去粉饰过去的凄风苦雨,文学作品只有反映真实的人性才有生命力。

TOP

回复 76# 海客瀛谈

    “苦难既然已经出现。是谁也掩盖不了的!应当追究的是,谁造成的苦难?历史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那些高唱“青春无悔”调调的人,这些年来,已经霸占和盘踞了整个所谓“知青文学”的领地,好像继续在宣扬这不是一场灾难。而是“很有必要”的义举,这不仅与当今的社会生活毫无共同之点,而且是明目张胆地为“上山下乡”招魂!

    海客赢谈讲得好!人的良知是敢于直面现实。敢于讲真话。此生或错过,真话将永存。让历史记往我们这一代人的遭遇……

TOP

持续关注这场讨论。这种平心静气的探讨很好,有条件的话,还可邀请一些学者来讲学。

这次评为辛卯潇湘风尚大典《10年风尚学人》八旬高龄的钟淑河先生己答应下周来我们湖知网讲学。望有心求知者踊跃参加。

让我们湖知网所有的朋友们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健康愉快每一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