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孤独的探戈——单身汉的日子

 

           谨以此文献给“我自己”,以此走出“自恋”的泥泞沼泽。
                
                      孤独的探戈——单身汉的日子
                       
                   ——知青老吴的“绯闻秘史”                                                 
                      
                                                           (世纪风情纪实系列之一)
                                              
                                                                      (二稿)
 
    --题外的话;我们在颂扬奉承天才的时侯,也莫忘记为人世上最庞大的群体--凡夫俗子,市井草民放歌捧场,虽然他们有点痞俗,尖钻,贪婪,狡诈。心地却厚道善良。他(她)们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兰博旺 ”——no1号。  
    

 

                                               (一)


       春末夏初,日丽风和,已是男人穿汗衫,女人着靓裙的季节,在a厂b栋单人宿舍,一户孩子们叫“吴嗲”的家,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未见吴嗲的的身影,油漆斑剥的旧门也好久未开过,从门口过的时侯,常能闻到一股恶心的异味,于是有人向厂部报了案,当厂部派人砸开房门,全都惊呆了;只见老吴圆睁俩眼,张口望天,静静的躺在他那张七零八落邋遢的床上,几只酒瓶散落在床边,全身已僵硬多时,发出阵阵恶心的异味,鼻孔里竟爬出白蛆------。厂部派人叫来公安局的人,经鉴定为心脏病突发导至死亡,因已死亡多日,尸体已轻度腐烂。
  整个屋子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一部旧彩电,几十本旧书,和几件旧衣服等,还有一只掉了点瓷的搪瓷大霸缸(搪瓷杯),黒乎乎的浸泡着最廉价的老末茶叶,已经发臭。孤零零的放在桌子上。搪瓷大霸缸上伟人语录“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大红字,还清晰可见。看来已是几十年的老用具,老吴的心爱之物。除此再别无它物。
  唯一惊心的是,在搜寻他是否有遗书存款时,在他的忱头里,藏着一只发黄老旧,女人用的n年代的绵布奶罩,使人大惑不解------。
         几年前,体弱多病的老姐姐,“翻”过无数“跟头”,使尽一切解数,才将老吴从湘南闭塞穷苦的小县城,调到这省城的国营企业,给她这不省心的老弟,留下一条活路。老吴来到这里时,是孤寡一人,走的时侯,仍是光棍一个,出殡时,只有他住在河西的老姐,仍撑着多病之体,来给老吴送行,还有厂里的几个棋兄酒弟也来向老吴告别,他们为老吴的不辞而别而痛惜。“走早嗒点,吴嗲还只五十多岁哟------”,木子酒弟有点伤感的如是说。
    四十余年前年青的老吴,和城里蛮多的年青的伢妹子,唱着歌,哭着脸,背着包,戴着大红花,来到这湘南山村,那是一个风和日丽,心旌荡漾的秋日,山村里的妇幼老少,全都走到村口来接他们,那天,走进小山村时,老吴的心情也很好,姐姐送他上车时悲凄的心情已荡然无存。他离开疼他爱他的唯一的亲人---多病的老姐,他就觉得;从此他要单飞啦,他已感到做男人的豪情和伟大。
       十六岁的老吴来到这小村庄时,人已高高大大,白白净净,讲话斯斯文文,之乎者也常挂口,知青们都叫他“吴相公”,其实老吴初中因病休学还未念完,但平日里却喜欢调酸文拽味。
从此,老吴在这安静的,古老的小山村里一呆就是一,二十年,把他的浪漫,他的“绯闻”,他的酸楚,全留给了这小村庄。
    在青黄不接的季节里,米缸里无米可炊时,老吴口袋里总会揣着一包八分钱一包的丰收牌香烟,行走于知青们的各个安置点上,见知青就万分恭敬的递上一支“丰收”牌香烟,送上最亲近热情的言语,然后就不请自来的,和你亲热的天南海北的策,日月东西的聊,直至将你米缸里那“几粒米”吃完,才恋恋不舍的和你“拜拜”。
也有抠门不懂味的知青们,怕老吴算计他们米缸里本已蛮紧张的“几粒米”,不接老吴的烟,不接老吴的“坨”,不让老吴进他们的“窝”,万般无奈的老吴,又无处藏身,只得囫囵和衣钻进稻草堆里混一夜,待天亮拍拍灰尘继续前行。
        久而久之,知青一见“吴相公”度着方步,朝你走来时,立马就“坚壁清野”,避而远之作鸟兽散。大家都晓得他口袋里那包“丰收牌”香烟的“鬼斧神功”。知青们像避东洋鬼子般躲着老吴,背地里给他取个外号,叫他“吴洽通”(长沙话通吃之意)。这“吴洽通”确实也将这方圆几十里的知青点“通洽”了。这几十里的“窝边草”,已被“啃”遍,已难觅食,老吴不得不将他的“根据地”向更远的知青点扩展延伸。

          老吴的“方步”也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二)
    

      老吴不会干农活,人又懒,加上一点颇似满族“旗人”的习气,农民很是不喜欢,常将他安排在老弱女人一起干活,且有时工分比她们都低,他也懒得争,常三天打鱼俩天晒网,想干就干,不干就睡,村里也拿他无可奈何,干活时常将有用的除掉,无用的留下,搞得那些农妇们常破口大骂。
没有饭吃的时侯,他可猛睡几天,有饭吃的时侯,他也可”豪华”几日,日子就这麽胡涂懵懂的过着------
      到了开始想女人的时侯,老吴出现了一些变化,他迷上了酒,常酩町大醉,和年青女人讲话时,直勾勾的盯着她们的丰满的胸脯,她们的脸,出工干活,还未到收工时,就对着女人们大声叫嚷;"收该嗱屋哦,嗱屋睬节嚜------"(江永土话;收工回家哦,回家摸奶子去)。常和这些熟黯男女之欢的农妇们一起干活,老吴对男女间的那些事,已耳熟能详,潜移默化了。
     老吴嘴里是这样嚎,全都是“过嘴瘾”。却从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怕是拿拿手,拍拍肩。他觉得;君子好逑,“取”之有道。非礼非亲,男女不应授受不亲。在这些鄙俗的农妇江湖中混,老吴却始终蛮有绅士味。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很清高,很有品味的君子。他能够很自在的调节好他那随时可喷发的七情六欲。
        一次在田里扯豆子草时,老吴和贫农贱苟的堂客“黒鸡婆”吵起来,黒鸡婆破口大骂,老吴也只是阴一句阳一句的回应着,有时也轻轻的夹着几句秽语,却还斯文。骂着吵着,黒鸡婆跳起脚骂道;你还真是个阉鸡公,只晓得混在鸡婆堆里“耶斑”(江永土话;吃饭),冇得卵用,真是个断子绝孙的宝------。老吴一时哑口,再不反嘴,只是一人在自言自语的轻声念叨。
      几天后,贫农贱苟到菜园里给他那看得掂重的几十兜黄芽白泼粪时,一不小心,粪瓢碰倒了一兜黄芽白,拿起一看,这才晓得,他那看得掂重的几十兜黄芽白,全都齐崭崭的从根部切断,然后再埋进土里,根本看不出它都已“命归黄泉”,它们都刚开时卷心,嫩着呢------。于是贫农贱苟和黒鸡婆俩口子在村里整整骂了好几天,还不解气。
 老吴在知青小屋里,听着贫农贱苟俩口子泼街大骂,只是静静的端着他的印有伟人语录“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大红字的搪瓷大霸缸,悠闲的喝着白开水,诡秘的,淡淡的微笑着。
     时至今日,村子里的人,还是不知道是谁干的这“断根”之活。
    知青小组里的细妹子,自文革“文攻武卫”的日子回城后,已有几年多日子冒回村子了,虽喊她是细妹子,却也高高大大,细皮嫩肉,一双凤眼细长细长,却毫无半点灵气,独有几丝混浊的呆光,只是一副马脸修长修长的,使人想起“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落在腮边”那句“马脸美人绝唱”。  
   有些日子,老吴常望着细妹子发呆,看着细妹子高挺的胸脯,蹦翘的屁股,老吴恨不得去捏一把,掐一下。可老吴骨子里的迂气,使他从不敢正视细妹子,更何况去摸她一下,细妹子根本不晓得老吴在如此暗恋她,天热时,在知青小屋的堂屋里,常汗衫短裤的在老吴眼前晃来荡去,旁若无人。搞得老吴孪心砰砰乱跳,双目也不敢正视。
        温和静寂的春晚,骚动的春心被轻轻的揉拂着,老吴躺在两块木板架起的小床时,一想起细妹子,他就感到阵阵燥热,浑身酥软,整夜辗转难眠,而此时他那顽皮的“根”,总将薄毯高高撑起,知青们戏称为“打伞”。他常长“打着伞”,熬过几多不眠之夜------。
    尤其在春雨淫淫的日子里,在念想细妹子时,老吴常躺在木板床上,将“伞”撑得高高的,久久的------。老吴愈加觉得;自己的“根”够硬挺的,不是麽子“阉鸡公”,此时,他恨不得立马叫来贱狗婆娘“黒鸡婆”来看看,他老吴此“根”如此威武,它岂是断子绝孙的“宝”?------。
    
       细妹子终于从城里回来,显得更加丰满,更加性感,更加撩人。在城里的这几年,竟如此养人,老吴觉得好生奇怪。一问细妹子,才晓得她已嫁人,嫁给一身强力壮的城郊菜农哥哥,已是鱼肉无忧的日子。此趟回村,是来迁户口的。
     老吴立时感到心里酸酸的。空空的,好一阵难过。他心中的“初恋”难道就如此草草收场,酸酸的,涩涩的,好难受。这个细妹子也太“绝情”哟。我老吴想你想了几多日子,熬过几多不眠之夜,你却招呼都不打一个,一拍屁股就嫁人。好“绝情”哟。老吴开始莫名的记恨细妹子。
     细妹子打点行装,准备从此离开小山村时,发现她的一条花短裤,一付绵布奶罩晒在禾堂坪里不见了,第二天她才看见花短裤被扔在村子门楼的青瓦上,微风吹得花短裤在青瓦上飘飘扬扬,格外耀眼,只是那绵布奶罩仍不见踪影,细妹子一时勃然大怒,站在门楼下泼口大骂,马脸扯得老长老长------。
     听着细妹子的大骂,老吴在门楼侧边的知青小屋里,端着他那印有伟人语录“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大红字的搪瓷大霸缸,安静的喝着刚凉的白开水,眯着眼,诡秘的冷笑着。
         他的心中情人细妹子走了,回到她那身强力壮的菜农哥哥那儿去了。从此后,整个小县城,小山村,时不时的有女人的短裤,奶罩丢失,时不时的看见它散落在小河里,路边的树枝上,牛栏的栏杆上------。
     只有一样东西,老吴将它深深的藏起来,那就是那年细妹子丢失的绵布奶罩,他把它仔仔细细的藏在枕头里,靠着她,垫着它,他心里暖洋洋的,热呼呼的,特温馨。
     老吴一生都念想女人,念想着她们丝绸般光滑的肌肤,念想着她们的丰乳肥臀,念想着她们嗲声浪情。可老吴却一生从未摸过女人,从未摸过她们的肌肤,她们的丰乳肥臀,也从未听过她们的浪气嗲情。
                他好想好想,他也晓得好难好难------。
     而这几十年来,他就和枕头里的这个棉布奶罩“老婆”,卿卿我我的过着平静温柔的日子,再也不想别的女人。

      这年春末夏初,一个温暖却又点闷热的日子。住在a厂b栋单人宿舍的吴嗲——知青老吴走了,悄悄的,无无声息的走了,正如他当年戴着大红花,唱着哭着去了湘南的小山村。
     又是一个春末夏初的日子,在a厂b栋的单人宿舍,老吴的那间房仍空着,没有人来住,人们都忙于柴米油盐,已很少记得光棍吴嗲,只有这间空着的单人宿舍房,还隐约的留着老吴的印记,留着对老吴的念想。
    在灰白的南墙上,一行细细的工整的黒字;“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留在灰白却还洁净的南墙上。这本是一首古老陈旧的痴女怨情郎的,唐代敦煌曲子词词尾俩句,忧怨而缠绵。
    当年孤独的单身汉老吴却恭恭敬敬,端端正正的将它抄写在南墙上,虽是几年前的墨迹,却还依稀可见。     
           
           2009年2月28日(农历已丑年二月初四)初稿于北京
         
          2011年2月27日(农历辛卯年正月二十六)二稿于星沙


 

回复 2# 二马

 

 

        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

 北霞老妹,你能知味。则如此,心稍安。

TOP

                 一个回城老 ... 麓山远眺 发表于 2011-3-5 15:32

 

       草根百姓的悲情,是最容易遗忘的悲情,是大社会中的一滴小露珠。要记住真不容易。

                        谢谢远眺的理解和祈望。

TOP

       马灯兄入木三分地刻划了文弱书生,又过于“迂气”的光棍老吴,故事有 ... 椰风海韵 发表于 2011-3-5 20:17

 

海韵老妹;你是个最善良的人,也是个很纯情的人。希望和现实能成统一,你的美好愿望能付与实现。

            你一定会讲;活着真好。

TOP

       马灯的孤独的探戈是难得一见的好文,贴近生活,生动地将老吴的人物特性 ... 西岭望雪 发表于 2011-3-5 21:10

 

 

         与望雪兄的清雅温婉的文字而言,马灯的文字是下里巴人之吟,刻意求俗,因为马灯其实是个大俗人,在江湖上“转”,总得将“江湖风情”展现于人,江湖上虽然也有温馨的探戈,迷人的媚笑,但更多的是江湖的狡诈和险恶。总想告诉大家;莫把“江湖”当“西湖”。

                           谢谢你的理解。

TOP

      以这样到位的细节描写,以这样入微的心理刻划,马灯兄完全可以创作出更精美 ... 孟晓 发表于 2011-3-5 21:38

 

          我这人随和懒散,没有孟晓兄的执着和细腻,文字也不讲究“字正腔圆”,一切都“信马由缰”,故难登大雅之堂。但求草根百姓喜欢,心里也就踏实高兴。

                孟晓兄,何时能看到你大作问世出版咯。应指日可待吧。

TOP

回复 湖边士;   单身老知青的命运,让人叹息! 湖边士 发表于 2011-3-5 22:02

 

       人活在世上,十之八九是叹息。知青的叹息更无奈。

 

TOP

读罢《孤独的探戈——单身汉的日子》 (世纪风情纪实系列之一),谢谢马灯兄!等着看余下的系列! 行者无疆 发表于 2011-3-5 22:10

 

行者老弟;谢谢你的鼓励,马灯当更加努力读书学习。

           希望你仍是天天快乐阳光。

TOP

  一个特殊年代造就的悲情故事,读来让人唏嘘。马灯兄文笔细腻,乡土气息浓郁,好一幅人物白描, ... 包子馒头 发表于 2011-3-5 22:23

 

马灯本是一草根,不会吟“阳春白雪”,只会唱“下里巴人”,大字不认得几个,行文也不讲究“字正腔圆”。几句大白话,几行老实语,只求大家理解就行。

                 朱君过奖了,还够学呢。

TOP

回复 1# 永明马灯 这是在那荒唐时代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哀的老吴,孤独无助加上懒惰使他在酒精的麻醉中渡过悲凉 ... 沙漠一棵树 发表于 2011-3-6 08:28

 

袁兄;那年月真是个荒唐的岁月,把你最宝贵的青春才华,都白白的洒落在那方土地上,可叹可惜。

                 好在袁兄是个自强不息的汉子,不讲顶天立地,却也是个掷地有声的人。可叹可敬。

        你就是一本最可读,最感人的“书”,百读不厌。

                     谢谢你对拙文的理解。

TOP

  性格决定命运,我以为老吴的心理是有缺陷的,性格是怪癖的。有历史和其他的原因,但是真正如此失败的 ... 夏悸 发表于 2011-3-6 09:53

 

      谢谢夏姐会心的理解,拙文老吴身上既有张三的影子,也有李四的魂魄,但都是真事,并非臆造。

   有时候,悲情的结局也是一种美好,它能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其实人活在世上,也是一种悲剧,赤条条来。饱受磨难辛酸,到头来,又赤条条去,不带走一丝灰尘。

    既如此,我们活着之时,不如多想快乐,多寻快乐。以解“悲剧”之难。

      夏姐是个大彻大悟之人,是个慧眼观世之人,是个寻求快乐之人。

            这都是夏姐缘于看透凡尘。敬佩。

TOP

回复 1# 永明马灯    春天来了,马灯兄进山踏春了,“世纪风情纪实系列”登场,我想,应该以知 ... 夜深人静 发表于 2011-3-6 14:32

人静兄;你来哒,我惭愧,装哒一肚子辛酸苦辣,唯独少装欢喜蜜甜,搅坏了老兄的好心情,惭愧惭愧。但世纪风情纪实还得继续下去,也许苦尽甜来的日子已悄然来临------。

TOP

马灯兄好手笔。寥寥几千字,吴爹就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展示了他的悲剧人生,同时也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白象小子 发表于 2011-3-8 20:51

 

      胡兄;你能百忙中来看看马灯,且又能耐烦看看马灯的大白话,真使马灯受宠若惊,千万莫谈“精品”,只当“乱谈”。

     我知道老兄性格率真,不喜套话,假话。一根直肠通到底。所以我要对老兄讲;讲真话,做真人,办真事,一直走到底绝不回头。故总充满敬佩。

   胡兄终还是胡兄——率真豪爽,不黯“江湖”,我行我素。使人肃然起敬。

TOP

书灯兄的描述,真是入木三分,使人信服;象老吴这样的变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见…… 隐士安 发表于 2011-3-8 21:39

 

    隐兄是个见过大世面之人,视野开阔,阅人无数,你的理解很现实中肯。

TOP

读罢《孤独的探戈——单身汉的日子》 (世纪风情纪实系列之一),寥寥几千字,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吴爹的悲剧 ... asd99999 发表于 2011-3-11 15:29

 

         五九兄经历过多少跌宕起伏的大风雨,走过多少苦难辛酸,但从未倒下,宁为玉碎,不愿瓦全。是条真汉子!使人肃然起敬。

              谢谢兄对拙文真诚的理解。

TOP

      一般男人是有过单身汉的日子,而文中老吴却只有单身汉的日子。他穷困潦倒, ... 方子 发表于 2011-3-11 20:42

 

        面对方子;也只能说;惭愧惭愧。

    有你的青睐和鼓励,马灯更觉踏实和胆壮。

               谢谢方子的扑实会心的理解。

TOP

    自诩草根且自谦的马灯兄,写出如此令人唏嘘的活剧,先顶一个!一个活脱脱当代阿q,度尽 ... 然哥 发表于 2011-3-12 15:46

 

    然哥过奖哒。有你的鼓励,这草根之文,草根之道,当继续走下去------。

TOP

探戈,大概是一对男女共舞吧?老吴终于没有一位女性与其共舞,故马灯兄叹道:孤独的探戈。大千世界此类人 ... 大队部 发表于 2011-3-12 22:55

 

     赵兄饱读诗书,行文为人饱含书卷气,清新淡雅,在如今,仍能坚守文化底线,不离不弃。实为难能可贵。

   为何他那般“绅士”呢,正因他本不是“绅士”。我是如是揣测------。

                谢谢你独具眼光的理解。

TOP

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作者的文字功底不凡。老吴这样一个人物与高大全背道而驰,但马灯兄能准确把握,写出此 ... 峭壁松 发表于 2011-3-13 13:59

 

     草根之文,奢谈“法道”,为使人物立体点,乱用哒一点“工笔细墨”。不知合适啵。

           慢慢来,草鞋无样,边打边像。

          和峭兄的“山野水墨画”比起来,相差万里。

          当更要努力读书识字,发奋学习。

         谢谢你的理解。

TOP

  马灯兄这篇文章我是看过好多次了,唯独这篇文章让我无言以对;为文中的主人命运叹息?为那个年代追忆 ... 雨晴 发表于 2011-3-17 22:14

 

雨晴老妹;你是个极有天赋,最用心读书的读书人,为人为文,都使人感叹不已,敬佩不已。

      读你的文字,总能感到清心感心,真诚扑实。行文也无做作娇情的“书生气”,读来使人深感清纯真诚。

  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你厚积薄发。畅读人生。

             这几十年没白过。敬礼。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