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憨哥 于 2011-1-3 22:10 编辑

   《赛马》是我一九六三年就拉过的一首曲子,起初还觉得好听,时过近几十年后我对他印相变了,现在一些年青人只要有几个一起人拉二胡,总是首选拉《赛马》,可能是听众和演奏者都有了审美疲劳,改换了好几个版本,跟原曲越差越远。有人把《赛马》比做二胡的“老三篇”认为是最“高水平”。有些自认为自己拉二胡有点本事的,见面就要拉《赛马》比快。不管成不成音乐,快者为胜。就象杂技表演,体育比赛。一心想从速度上显奇哗众。全不知这就是二胡届现在正在反对的:在文革中形成的“粗俗”风气。二胡自从西方传入我中华几千年,深深的被中华的文化所同化,通过刘天华大师的国乐改进,和中华各民族的心声的容入,二胡音乐已具有浓郁的情感表现力,已形成了中国人民的美学观念。二胡演奏水平可因人而异,但必须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才能拉好二胡。(说了之么多,还不如去下载一些古、今的二胡名家名曲来听听就知道,《赛马》只是二胡技巧的一点皮毛。二胡的表现内涵远远不止这些。)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