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我在2008年底发在安乡栏目的旧文:《40年历史回眸,离开附中的日子》
不久前,一个家住附中的老同学邀我们聚会,使我在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又一次回到母校的校园。附中,这个蜚声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在我们离开她40年之后旧地重游,感喟她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感喟人世的沧桑。40年前,我们将要离开她的那段岁月,一直铭记在老三届学生的心头,永志难忘。往事并不如烟,那个动荡的年月里发生的事情后来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很长一段经历,只要回忆起来,还依稀就在眼前。
(一) 文革在中国历时十年,当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其实历时不到三年。从1966年5、6月文革初期停课“闹革命”开始,到68年下半年“复课”,就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浪潮”完全冲刷了从前的一切:学业因此终止,理想和抱负完全破灭,灵魂受到冲击,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家破人亡,不忍卒睹。 社会经历了一番翻来覆去折腾之后,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终于在68年4月8日宣告成立。在《人民日报》“芙蓉国里尽朝晖”的社论之下,湖南人民似乎有了一种天下大乱走往天下大治的欣欣向荣的希望。47军主政湖南后,开始向各大专院校和中学派出“军宣队”,以收拾文革造成的混乱局面。这一来,学校的人气开始复苏,一向冷火秋烟的河西二里半陡然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军人的身影。5、6月间,47军“军宣队”进驻附中,官兵们驻扎在学校办公大楼,他们的到来给机构瘫痪、乱象环生的校园起到了一个镇定的作用。“军宣队”执行着省革委的各项指示,撮合着学校师生中的派性和矛盾,在出身好的教师和学校原领导当中物色“团结和依靠对象”。“军宣队”孙队长是一个40出头的团级干部,北方人,参加过“黑山阻击战”和“抗美援越”战争,能够和在校的师生打成一片。我们经常听他讲故事,听他讲对于文革的感悟和看法;他们虽来“支左”,但我记得他并不“左”,他当时的口头禅是:“我们是来和稀泥的!”他们这样说也这样做,这在那个左得出奇的年代,也算难能可贵。当时的长沙农村也派性林立,混乱不堪,7月间,“军宣队”还组织部分在校师生到长沙县跳马公社参加双抢。学校赵尚志老师、章春盈老师和我、寒江雪等同学都曾在一个生产队劳动。这是我们下乡之前最后一次跟学校到农村双抢,而且是在那个还没有完全安定的年月里进行的,回想起来有特别的意义。30多年以后,赵尚志老师当了附中的校长,在我打电话问他是否还记得68年跳马双抢的事情时,他还清楚地记得。
(二) 到68年盛夏,因文革四散的学生在军宣队的组织下开始陆续返回校园。此时同学再相聚,也仿佛离别一个世纪后的重逢:有的同学已经不知去向,有的同学已经结婚生子,不好意思多来学校,更有我们班的同窗蒋xx已经在先一年坪塘“武斗”中死于非命,加上文革初期学校的“对联”事件,使本应该情同手足的同学也少了往日的亲近。文革以来当了两年“黑鬼”的老师也渐渐“解放”,原班主任重新和同学们厮混,这时学生已经不称老师为老师,都以姓名相称,他们一个个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学校建制按年级和班以连、排运行,勉勉强强维持了一种“复课”的局面。 大的形势还在波诡云谲,变幻着万千气象。这一年的夏天,湘江西大堤也因无人防汛而失守。一天下午,在离桃子湖不远的地方,洪水将河堤撕开一道40多米长的裂口,咆哮着“灌溉”附中东侧的开阔农田达6、7个小时之久,我们站在办公大楼东头外的楼梯上,观看了生平第一次遇见的堤垸的溃决。到夜间,从荣湾镇到牌楼口,成了汪洋一片。
(三) 新的历史事件总是不依人的意志发生,1968年7月26日,北京市60多个工厂3万多名工人组成“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北京各大专院校,接管学校的领导权。8月5日主席将外宾赠送的芒果转赠清华大学工宣队,长沙的工人阶级也将首都工人转来的一颗芒果高举着在长沙的街头游行。13日,主席接见工宣队代表,8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联合发出《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的通知》,26日《人民日报》发表姚文元署名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公布了最新指示:“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工人宣传要在学校长期留下来,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队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全国学校形势再度风起云涌。 长沙的中学开始进驻“工宣队”在当年8月底、9月初,“军宣队”旋即撤出学校。最开始进驻长沙市一中的是鼎鼎有名的“长沙汽车电器厂”的工人阶级,他们率先在一中组建革委会,H卫兵则以师的建制组建。附中师生也盼望着工宣队能早日到来。开始传闻“长沙机床电器厂”的工人将进驻附中,但很快证实此消息系空穴来风。到9月中旬,以张gy为组长带队的“长沙拖拉机配件厂”的“工宣队”正式来到学校。“工宣队”到底是来领导一切的,比“军宣队”要张扬得多,他们进场的那天,在学校小礼堂开了一个规模不大的欢迎会,教师和学生端坐在礼堂的中、后,前面留给工人阶级。工宣队员一共40多人,一个个看来精神抖擞,入场后齐刷刷坐在地下,表现出一种“领导阶级”的英雄气概。张队长发言,表示要将附中的“斗、批、改”进行到底,要依靠广大革命师生云云,接着传达了省革委的指示精神,那就是要尽快成立“附中革委会”和“H卫兵团”。 “工宣队”给每个班分配了一名工人师傅,我们高61班分来的是一名40多岁的翻砂工人,班主任李老师和学生都服从他的领导。“革委会”和“H卫兵团”的成立工作接下来紧锣密鼓进行,教师和学生的群众组织也已经联合。通过一系列的“外调”和“政审”,以及“平衡”以后,“附中革委会”和“H卫兵团”于68年10月成立,校园内外一时间张灯结彩、红旗飘扬。当天,在小礼堂召开了一个隆重的庆祝大会,会后浩浩荡荡的师生队伍过河游行,庆祝附中“革委会”和“H卫兵团”的诞生,向全市各届彰显附中“文革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