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1# 要得呢

学而优则仕,带有读书做官之意。

我认同行行出状元。

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变为平民教育。这个发展方向并没有错。只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当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逐步推进,大跃进式的发展不可取。

大学生太多,超过社会需要,以致大学生愿当掏粪工,这是一件大坏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如果高层次的人要到低的社会层找饭碗,这个社会就出问题了。因为低社会层次的人就会无路可走,于是只能去偷、抢(不是原话,是大意)……

 

TOP

回复 5# 阿迪

    一个国家要发展,教育应当发展甚至超前发展。只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问题不是发展太快太超前,而是结构不合理。由于要升官发财就得读大学(提拔有学历要求),所以只要出得起学费,人人都想挤那条独木桥,大学一扩再扩,还是供不应求。而职业技术教育却倍受冷落。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是极为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
    另外关于教师,“要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高学历的人教小学,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坏事。例如读《毛泽东传》,就可知当年湘乡东山学校,即有小学老师是留学生(今天的说法就是海归)。也看过一位老者的文章,说他在邵阳乡下读小学时,校长(兼教师)是留学日本的。可见民国时期留学生教小学并非绝无仅有。不过,当年留学生在乡下教小学与今天的博士想进小学当老师、大学生愿当掏粪工的动机应当是不同的。某报披露过愿当掏粪工的大学生一句真话:不是想掏粪,而是想掏编制。这些愿当掏粪工的大学毕业生,想必缺个好爹,又想进入体制内,只好降低身段。
    民国时期即有留学生教小学,可见当年中国的教师队伍水平不低。后来为什么发生小学毕业教小学,中学毕业教中学?唯一的理由是先前的那些老师政治上不合格了,被赶下了讲台甚至被剥夺了生命。因此不得已,出现了小学毕业教小学、中学毕业教中学的现象。虽然许多资格不足的老师经过努力成了教育专家,但小学毕业教小学、中学毕业教中学仍是不合理的做法。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