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记得第一次和晏生认识是在岳麓上看枫叶吧,那天和他及良亮哥哥几个人一路聊天,才知道我们原来就是近邻,只是不认识而已,后来,在靖县版快看放牛娃的连载,也顺便在靖县版看到他的作品,开始也不觉得,后来,越开越觉得写得好,正如白象小子说的:

说实在的,晏生的这本书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他描述的主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放在湘西靖县农村的长沙知青和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毫不起眼的俗事。然而就是这些琐事、俗事在晏生的笔下却成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你欲罢不能。

有些故事,我总记忆犹新,比如有关野鸭的故事,显出他的一片爱心,有关他为太太接生,有关他夫妻到北京一游的散文,都写得情真意切,我也真感到惊奇,如白象小子说的:
晏生文化不高,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理论和写作方法的培训却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其驾驭语言的能力更非常人之所能及。
原来有一个高玉宝,农民作家,当年被捧得很红,可现在才知道,一篇半夜鸡叫,可是一个国际笑话了,很多都是当年的应景之作,可晏生的作品,篇篇来自自己的生活,由于我们有共同的经历,常常看得使我们十分感动。
对他的作品,马灯写过一篇游客晏生的语言特点的文章,(具体题目我记不清了)概括得很好,晏客衍生他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得益于其生活化、口语化、地方化的俚语用的巧,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

后来,知道他出了书《瞧这湘西王公子》,也真感到不简单,那天从海外回来参加春晚,蒙他厚爱送我一本,那可比高玉宝的书厚多了,我如获至宝。我没有带出国来,可一直将这本书珍藏。我也知道他是利用对知青的新政,才办好退休的,出书也是儿女们赞助,我问了一下,一本书的成本就到十七十八元钱一本,他全是送老知青,分文不取,他的执着和追求真是我十分感动。
这次回来见面,和他谈到他的打算,他想也搞一个书号,这本书就正式出版了,我衷心祝贺他如愿成功,这样,这本书就可以在全国的范围流传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