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变极端的
相亲节目中,一个男人上来,外形不错,谈吐还行,突然嘉宾扔出一句话,明显的质疑。接着,男人的噩运来了,所有女嘉宾开始揪住这点不放,批判、攻击、挑衅、打压,好像大家都想齐心协力把他拍死,否则就是对民意的背叛。
——其实,男人真没那么差,不过是多说了一句话而已。
你刚看完一部电影,觉得还行,突然有人说,这片子太烂了!于是,你住了口。又有人说话了,特效也太差了,什么东西!接着,铺天盖地都是恶评,从导演,到演员,到音乐,到故事,简直难以置信的垃圾。你只能闭嘴,这会儿再去倒戈,非被口水淹死不可。
有一个词叫做“群体极化”,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与群体成员单独决策相比,群体倾向于作出比较极端的决策。在某些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但在更多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还是上面的例子,换一种情境,如果要你单独和一个男人接触,或者对电影提交一个态度评定,你肯定会中肯许多,男人和电影也就没那么倒霉了。
现实中,还有很多倒霉的人倒霉的事。
追求女孩的男人,女孩并不讨厌,可是偏偏女友们不喜欢。女友总是说,你看,他总是不跟你打电话。你看,他戏过了,女孩不为所动。可是不久,女孩发现,朋友圈子都相当不喜欢这个男人,好像自己要真和他好了,不仅仅是有眼无珠,更是众叛亲离。
群体极化就是这么可怕。不幸的是,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它的帮凶。
——摘自《广州日报》 作者 郭韶明
几篇自撰墓志铭
启功先生的《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普希金在1815年就写有《我的墓铭》,中译者为查良铮(金庸之族兄),即诗人穆旦。墓铭曰:
这儿埋下了普希金;
他一生快乐
尽伴着年轻的缪斯,
慵懒和爱神
他没有做出好的事,
不过老实说
他从心眼儿里却是个好人。
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墓园里,一个名叫伽里的墓志铭:
恕我没能站着欢迎您!因为我皮难包骨,骨瘦如柴;请别忘记,我当年却是一位有名的胖子。哇哈,我终于减肥成功了!
——摘自《文汇报》 作者 杨匡汉
记得钟叔河老先生的名言: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这可是治极端病的良方。
我的墓志铭可还未想好,因为我很少想到死。
群体极化就是这么可怕。不幸的是,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它的帮凶。
讲得有道理。回想自己几十年,这样的事也没少做。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