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事
沅江知青之家集怀旧、旅游、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是沅江知青和全省各地知青喜好前往的一个场所,开办十年来接待不少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知青。为进一步做好为知青服务的工作,沅江知青之家的主管单位湖南辣妹子食品公司决定重新装修。为此有两事需通过本站知会知青朋友。
一、知青之家原有不少知青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以沅江知青为主兼顾其它地方知青,在知青之家,知青老照片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知识青年的生活状况,很受来访者欢迎。这次装修,决定进一步收集全省知青的历史照片全面布展,凡愿意提供此类照片的朋友,请将你们的照片发给我,并由我转交相关单位,我的邮箱:125970835@QQ.com 要求:高分辨率(1200dpi)扫描,每张照片有一段文字说明,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照片内容甚至其中的故事,字长不限。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知青文物也可以拍成照片发来。
二、为方便知青交流,知青之家决定设立知青文集专卖柜,为来此参观旅游的人提供各类知青文史资料,凡个人或者集体曾经出过类似文集又需要通过知青之家宣传交流的朋友,请将你们的书籍名称、标价、数量等告诉象子,由象子代表你们与知青之家联系代销事宜。象子的联系电话不便在网上公开,请通过相关朋友咨询他的电话。
知青之家
回复 3# pengje
彭老师的照片是被斗哥侵权哒,赶快向斗哥提出赔偿损失!
知青之家为知青,
笑语欢歌满堂生;
不是知青请莫进,
站在门外打秋风。
回复 6# 海客瀛谈
沅江知青之家在长沙前往沅江的公路旁,地名为姻脂湖,离沅江市大约二十公里的地方。具体方位请熟悉这里情况的沅江知青来回答吧!
回复 1# 笨笨牛
设立知青文集专卖柜,好主意。既彰湖湘知青文化,丰富知青之家内涵,也可为文集作者扩大影响,解决销售难题。佛说法布施,功德无量。
我贴一张老照片上来,如楼主觉着可用,再寄原照给你。
大约于一九六九年插秧期间,我们由株洲下放浏阳官渡光明一队的九个知青正在田里忙活,官渡照相馆的师傅背着照相机来到田头,吆喝着照相。我们下乡半年了,还没有照过相。看见机会来了,就个个赤脚上岸,衣服没整理,鞋子也没换,留下了这个集体唯一的照片。
浏阳知青田间合影
约于一九六九年插秧期间,我们由株洲下放浏阳官渡光明一队的九个知青正在田里忙活,官渡照相馆的师傅背着照相机来到田头,吆喝着照相。我们下乡半年了,还没有照过相。看见机会来了,就个个赤脚上岸,衣服没整理,鞋子也没换,留下了这个集体唯一的照片。
很好!谢谢你提供的照片,请将原片直接发到我的QQ邮箱。
谢谢杨鸣秋兄表扬!也感谢您为知青之家捐赠书籍。
不过我有一个建议:您的大作放到知青之家算是寄卖。成本钱还是要收一点的。我以为不必捐赠了。您出书已经劳心劳力,还要贴不少钱,放到知青之家寄卖,能收回一个子就是一个子,可以按码洋价少收一点,让一点利给服务员做奖励就可以了。这是我个人意见,当否供参考,具体情况请直接与象子联系。
欢送大同七队女知青向耀武
照片为1974年10月沅江大同公社大同学校欢送大同七队女知青向耀武,前排右一为李林,右二为向耀武,后排右一为黄庆三(本人),三位知青当时都在曾担任一段时期代课老师。前排右四为当时大同大队书记陈德奇,后排中间为学校谭校长,其他几位为老师和工友。
谢谢三哥提供的这张照片,如果能够找到这张照片的原稿重新扫描一下,也许能够更清楚些。
当年的沅江县足球队
时间:1973年6月6日
地点:沅江县第一中学校足球场
人物:沅江首次参加益阳地区足球赛县代表队全体队员合影
中排右起:第二为教练、第三为后勤总管、第四为县体委领队。
前排右起:1--- 4为当年县第一中学足球校队主力队员
后排右起:第三、第四、第七、来自共华区新港公社
其他来自当年从长沙下放沅江县各区知识青年(笔者:沅江15号)
事由:
1973年是我们当年知青上山下乡来到沅江的第五个年头,5月底接公社通知要本人到县体委报到,作为县足球队队员代表沅江准备参加益阳地区首届足球赛;县队队员来自南大、黄茅洲、草尾、共华几区的下乡知青和沅江县一中的四个学生。住宿在县招待所,训练在县一中学校操场,比赛场地在益阳市一中进行(当年益阳还没有市属足球比赛场地),从集训到比赛结束前后约十多天,尽管全队球员竭尽全力,拼死表现,结果因知青队员长期农耕劳作,营养不良,体能不济;加之集训时间太短,终无建树。
(此照已经提供高分辨率文件)
郴县华塘一农场第三、四生产队合影
对于郴县华塘农场的知青来说,1965年9月起到1966年文革开始时止短暂的一年多农场生活,是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段日子虽然很累也很苦,但农场解散以后的艰难生活更让他们始料不及。
这张合影照过不久,农场就面临解散,300多张稚气尚存的脸似乎在凝望着毫无边际的前途.
(此照片由华塘知青梅圆提供原件扫描)
回复 17# 高原蓝
照片挺好,建议:1、将高分辨扫描文件发给我。2、作一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七十年代末,知青上山下乡采取“厂、社挂钩”的政策。我所在的株洲市拖拉机厂经市知青办协调,与株洲县龙头铺人民公社农科站(大队)结为对子,实行挂钩。拖拉机厂子弟下乡全部安置在龙头铺公社农科站。1977年时我任农科站第二任知青带队干部,与知青弟弟妹妹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负责在点21名知青的管理与大队有关工作的协调和与工厂的联系。经过与知青们的共同努力,在大队的关照和工厂的关怀下,知青点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国务院知青办曾来我点调查了解情况,不久,龙头铺公社与株洲市东区知青办联合在农科站知青点现场召开知青工作经验交流会,公社挂职副书记、东区知青办主任、工厂政工科长和龙头铺公社全体带队干部与会。工厂同时派人来为会议拍照,留下的几张照片,记录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1.龙头铺公社农科站知青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合影
2.我和龙头铺农科站知青(部分知青不在,故不到21人)合影
3.龙头铺知青点的共青团员(8人)
fficeffice" />
到农村去!
1965年衡阳市下放到郴县华塘农场的七位女知青行前合影。从左到右:孙曼莉、代广香、刘慧云、冯秋云、易甘林、向香姬、代必英
“踏上革命路 建设新农村”
1965年9月3日,长沙市老火车站,由湖南日报记者朱果毅拍摄的一组新闻照片曾经刊载在湖南日报第一版上,该照片是当年长沙市三中、四中等学校下放郴州市的前一天专为拍摄新闻纪录片而安排的活动,因此场面热烈而兴奋。第二天,这些学生告别家乡、告别亲人,踏上了“革命之路”。
1965年9月3日,长沙市老火车站,由湖南日报记者朱果毅拍摄的一组新闻照片曾经刊载在湖南日报第一版上,该照片是当年长沙市三中、四中等学校下放郴州市的前一天专为拍摄新闻纪录片而安排的活动,因此场面热烈而兴奋。第二天,这些学生告别家乡、告别亲人,踏上了“革命之路”。
一组当年的篮排球运动员合影
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知识青年,其实只是一些尚未成人的初高中学生,但在当时文化落后的农村,知青们的确也带来一股清新的文化体育活力,许多地方的篮排球主力队员基本上是由知青组成,有些甚至一个县或者地区球队完全是知青组成。以下一组球队运动员的合影选自各个地区不同的时期的知青照片。
华塘知青组成的郴县女子篮球队
靖县女排
以知青为主体的华容县男女篮球队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