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知青时期的年收入 [打印本页]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1 23:06     标题: 知青时期的年收入

青时期的年收入

 

  灵灵仙子在发帖时说起四十年前农村每个工日的收入,我手头还能找到一点资料,看看知青在农村时期的收入情况 知青下乡插队时期正是农村实行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时期,生产队社员(那时农民称社员)不论在队里做农活还是从事其它劳动,都是以工分计算。

 

人民公社记工手册

 

知青记工本网络版-1970.jpg

 

六十年代的记工手册



图片附件: 知青记工本网络版-1970.jpg (2011-3-21 23:03, 78.9 KB) / 下载次数 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3637&k=f5678df47c605966f3106b1205452414&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1 23:17

每个社员做一个工日的分数,叫做“底分”,一般一个壮年男劳力为全劳力,一个工日底分为10分,一般女劳力一个工日最多只能评8分,我见过一个评8分底分的女劳力,其不但高大粗壮,而且还非常美貌,按现在标准,属“花儿朵朵”曾轶可类型的美女。

 

记工手册

 

记工手册-1969.jpg

 

1970年记工手册

 

 

 

 

 



图片附件: 记工手册-1969.jpg (2011-3-21 23:16, 41.3 KB) / 下载次数 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3646&k=c99f4873da7e2016165ec20ec96a9611&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1 23:22

 农村全劳力评10分底分要求非常高,农活要能使唤耕牛犁田耙田,会犁田不会耙田也不行,还要吃苦耐劳,干活踏实。全队10分底分的只有十来人,但也有不会犁耙功夫评上10分的。

 我们队上有一名当年国军战士,抗日时期在衡阳保卫战失守后溃散到茶陵秩堂,后在队上做了招郎女婿,他一直不会犁田,则特别吃苦耐劳,出工在前,收工在后,虽然文革时期常和“地富”人员一起批斗,但生产队还是给他定的10分底分。

 另外,女社员品貌出众的,底分也会稍高一点。

 

1970年正月出工记录

 

记工本2-1970.jpg

 

注:1970年正值“一打三反”,知青是民兵,需站岗放哨

 

 

 



图片附件: 记工本2-1970.jpg (2011-3-21 23:21, 122.22 KB) / 下载次数 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3647&k=480ad385aecf18007f0976014d4e1762&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1 23:31

 我们秩堂知青刚下乡头一、二年,对农活不太熟悉,男知青底分一般在8分以下,女知青底分在6分左右,有特别能吃苦的,底分稍许高一点。合户大队就有一位头年拿8分5的男生知青,我们曾见过他读高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河边挑砂补贴家用,六年后招工湘钢,学徒二年半时就提前转正。

 

197034月记工

 

记工本4-1970.jpg

 

注:1、斗根就是抖土墙,二块厚木板夹住,中间填土抖实成墙。

2、托浪应为拖浪,水田耙平后,用长楼梯拴上两根粗绳,由两人拖动将水田做最后平整,也有一人托浪的,属极原始田间劳作。

3、在干农活时,属全劳力干的工种,底分不足8分的劳力也能做下来的话,另加2分,以示公平。

 

 

待续

 

 

 

 

 



图片附件: 记工本4-1970.jpg (2011-3-21 23:29, 122.74 KB) / 下载次数 8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3649&k=83e84b9a4089523370334df7861e73ab&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吉辰    时间: 2011-3-22 00:26

10分工值多少钱?记得我们第一年10分工有八角钱还算可以的了,第一年记得是给我打七分还是七分二了
作者: 格之明    时间: 2011-3-23 20:38

我的工分   不堪回首

fficeffice" />

 

说到工分,红一青是图文并茂,津津乐道。

 

而我说到工分却有点现丑,不堪回首。

 

 

我们生产队有7个知青,三男四女。三男即三个懒知青,插队三个多月了,老是排节目、画画、办墙报,还没正儿八经地出几个工,连工分本都没一个。后来,被大队支书勒令出工!

 

第一次评工分,三个懒知青全被评为55,而四个女知青最低6分,最高75

 

三个男知青喜欢琴棋书画。

 

四个女知青乐于锄耕犁耙。

 

我们从未把工分看作是钱,不屑于此,只想不出工。

 

而她们早就把工分看作是钱,生怕少出了一天工。

 

巨大的反差!

 

 

一年后,我们三个男知青走为上计,两人调离别队,一人返迁回城。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3 21:50

 

知青工分  不堪回首

 

 格之明回帖《我的工分,不堪回首》应该是《知青工分,不堪回首》,那时知青都是一样的境况,而且极其相似,一说起工分,真使人不堪回首那个年代。

 我发帖时,为了使知青朋友看帖有个轻松的心情, 尽量没有直接道出一些心酸的往事。好在吉辰及时发来美女图新帖,来缓解知青朋友的心情。


作者: 吉辰    时间: 2011-3-23 22:11

  知青工分  不堪回首    格之明回帖《我的工分,不堪回首》应该是《知青工分,不堪 ... 红一青 发表于 2011-3-23 21:50

 

边看美女边回忆确实心情要舒畅吧!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3 22:16

知青时期的年收入(续)

 

    工日有个标准分数,一般是10分为一个工日,如果底分是7分,那么出一个工只算0.7个工日,如果当天出早工多加了工分,那就算一个多工日了。

    文革期间出集体工绩效太低,到1972年,为了提高工效,全国开始推行定额劳动,改变按天记工,按做了多少农活记工分,像插秧、割禾按每亩地记工分,修路筑坝按土方量记工分。当时还不敢提“定额”二字,叫做“男女同工同酬”,因为文革开始时期,就在工厂对定额劳动进行了大批判,把定额劳动定为对工人阶级的“管卡压”。

 

记工本5-1970.jpg

 

 

注:农村记工是以农历日期,4月已是“五一节”后了

大禾田就是单季稻田,那时刚刚强制推广双季稻,种单季稻是有限制的,那时的单季稻还是沿用古老水稻品种,一般种植高杆红米或糯谷,其产量低,但米质极好。

 

 



图片附件: 记工本5-1970.jpg (2011-3-23 22:15, 119.99 KB) / 下载次数 13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4081&k=2df88a4cfa0624e89aad96316dc35dcb&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吉辰    时间: 2011-3-23 22:18

托浪是搞么子?
作者: 吉辰    时间: 2011-3-23 22:18

托浪是搞么子?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3 22:20

托浪是搞么子? 吉辰 发表于 2011-3-23 22:18

 

看4楼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3 22:24

 

知青年收入(续)

 

    年终分配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生产队到年底将全队一年的总收入与全队社员的全部工分进行算术相除,即得出每工日的金额价值。工分按工日折算成现金,再进行经济分配,经济分配是将在队里领的粮食、食油等农作物,包括分给每户的稻草及其它物资都计算在内,价格均按国家牌价计算,我记得每斤稻谷是95厘,茶油每斤七角六分。

    个人所分物资全部折价后的总和,计入个人已分配收入,将其从个人总现金收入中扣除,所余金额就可拿现金了,这就叫年终分红。

在那个年代,不是比较富裕的生产队,一般是难得有年终分红的。有不少生产队社员,辛苦劳动一年,领回全家口粮后,还倒欠生产队现金。

 

1970年6—7月(农历)记工

记工本7-1970.jpg

 

 

 



图片附件: 记工本7-1970.jpg (2011-3-23 22:23, 126.72 KB) / 下载次数 11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4086&k=56c298b76d96ec7cd413260a198fdc4a&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3 22:31

 

 

    在知青下乡头一、二年,知青能挣得的工分是不多的,能挣一二千分,就算不错了,不足一千分也还能在生产队过得去,几百分的情况很是普遍,,也有本来就特别能吃苦的,挣上二三千分。那几年,我们大队的工值在4角至8角之间,我们生产队的工值一般是5角至7角,1970年由于遭灾,造成粮食减产,那一年工值只有47分。在人民公社时期,像茶陵秩堂的工值情况还算过得去的。

    看看按我们生产队的情况,知青当年的年收入有多少,知青在生产队一年的劳动出勤除去休假、探亲、知青聚会、病痛休息的误工外,能做200个工日算不错的了,如果按7分底分,每工日6角工值计算,一年总收入金额84元,口粮和食油按500斤稻谷,10斤茶油计算,计价约55元,生产队逢年过节和“春插双枪”时节,每人会分上几两鱼肉,一年也有几斤,需金额4元左右,还有些其它农产品也会有3元左右金额产生,这样,年终除去口粮后,能分红的现金,也就二十多元。

 

记工本8-1970.jpg

 

 

注:记工本左侧第七栏计有7月27—8月初3去县体检,为招工体检,招工体检不计工分,由招工单位每日补贴1.2元误工费,另报销到县城车票。1970年七月(农历)底的这次体检是湘潭机瓦厂(易家湾)招工,由于政审未通过,未成。

 

 

 

 

 



图片附件: 记工本8-1970.jpg (2011-3-23 22:30, 121.25 KB) / 下载次数 10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4092&k=0e80b8bc7c4eded431b799c9deeee4ca&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灵灵仙子    时间: 2011-3-24 23:04

湘潭机瓦厂(易家湾)招工,由于政审未通过 

 

  幸亏没有通过,那可是个苦差事。我们那里的一个回乡青年招到那里去了,说很累,成天和泥巴打交道。

 

   我们那里没有记工手册,队里的账本都不让我们看的,如果要看,干部们会生气。

 


作者: 灵灵仙子    时间: 2011-3-24 23:09

当年国军战士,抗日时期在衡阳保卫战失守后溃散到茶陵秩堂……

  

  毗塘有一个是《南征北战》里面的李军长,70年代回毗塘。我有一次在邮局看到他,还没有我高呢,电影里面很魁梧。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4 23:33

毗塘有一个是《南征北战》里面的李军长..... 灵灵仙子 发表于 2011-3-24 23:09

 

是的,黄埔高材生,国军74军将领,抗日名将。秩堂在红军和国军有10位将军.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4 23:39

知青时期的年收入(续)

 

--------------

我上面说的知青收入计算是比较乐观的情况,其实有很多知青以及社员农民,到了年终结算,减除口粮折价后,是没有余款了,甚至大有欠款的情况,但也有个别分红上百元的,但是大部分生产队,一般即使有分红,也拿不到现金,只是挂在账上。

我下乡到了第四年(1972),生产队的双季稻已开始增产,队里收入增加,我也逐步适应乡村的生活劳动,工分也大幅增多,这一年我才第一次从生产队一次性拿到37元分红,这点金额拿到现在还泡不了一次脚,看看在当年这个数字有多大,那个年代在茶陵的秩堂、高陇,及毗邻的江西莲花县一带,青年男女相亲时,男方向女方赠送见面礼的标准金额是40元,即作为订亲大礼,为这个见面礼,有不少农家还需东借西凑才拿得出来。当时有大队社员和我开玩笑,让我去相亲,说有钱就要办件大事。我当时拿到这笔现金,全是一元的新票,那舍得用,锁在杉木箱子里,每天晚上拿出来数一遍,真是兴奋不已。

 

1970年9—10月(农历)记工 

记工本9-1970.jpg

 

在下乡头一二年,知青生活异常艰难,尽管刚下乡的头半年有每月6元伙食费补贴,由于知青不会种菜、喂的猪鸡又不长,加上农闲或节日期间,知青小组常集体离队休假,菜地荒芜是常事,。

那时的农民也是一样非常穷苦,甚至比知青还苦,知青毕竟还有家里补贴,农闲时节还能回城修养一下。



图片附件: 记工本9-1970.jpg (2011-3-24 23:37, 115.15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4399&k=e52cb3c0d6d53e81977d912a58c093d8&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3-24 23:58

湘潭机瓦厂(易家湾)招工,由于政审未通过 —— 幸亏没有通过,那可是个苦差事。.. ... 灵灵仙子 发表

 

没有通过的政审还多呢,还有矿井工都过不了政审,以后再叙。


作者: 瞳瞳照    时间: 2011-3-25 01:05

“我们秩堂知青刚下乡头一、二年,对农活不太熟悉,男知青底分一般在8分以下,女知青底分在6分左右,有特别能吃苦的,底分稍许高一点。”

 

 

           我在尧水给的底分是4分,做细伢子搞,他们放牛娃就是4分。

    我们队上的4个男生3个是8分,有个特别舍得干的是9分,4个女生3个是6分,给我4分,说我个子小,做不得事。

    一个工2角钱,我做一天事8分钱,只够买一斤米。

    大家一合计不划算,就叫我在家做饭算了,从此成了火头军,没出几天工。

    但是参加排节目,开会什么的还是算工分,7月份我招工回湘潭时到底挣了多少工分我自己也不知道。


作者: 吉辰    时间: 2011-3-25 14:10

  看4楼 红一青 发表于 2011-3-23 22:20

 

我们那儿叫拖楼梯,我是最喜欢干这活了,主要是脚老动没有蚂蟥蛟,要是插秧或者杀禾干什么一脚的蚂蟥晚上睡觉有时都会发现。


作者: 灵灵仙子    时间: 2011-3-25 22:55

湘潭机瓦厂(易家湾)招工,由于政审未通过 —— 幸亏没有通过,那可是个苦差事。.. ... 灵灵仙子 发表 &n ... 红一青 发表于 2011-3-24 23:58

    都知道我政审通不过,也就没有让我填表。社员打趣的说我是老知青,这辈子扎根在农村,没想到太阳也有从西边出的时候。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4-2 22:51

 这个帖子本想陆续发完,由于一说到知青时期的工分和收入,使知青朋友不免回想起那辛酸的往事,弄得心情好不舒畅。

 看来有些资料还需继续存箱,现在把帖子转回到21世纪的农村来,轻松、轻松。

 

如今的茶陵秩堂公社(乡)生产队(村组)

吉川村.JPG

 



图片附件: 吉川村.JPG (2011-4-2 22:49, 76.31 KB) / 下载次数 4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7720&k=ee3014ac9a8231bd09c28e5411f95a0d&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4-2 23:08

美丽的茶陵秩堂长湖塘水库—农村游泳的地方

 

长湖塘(网络).jpg



图片附件: 长湖塘(网络).jpg (2011-4-2 23:07, 73.52 KB) / 下载次数 8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7722&k=73528327f39c612951d104302a475014&t=1746936570&sid=8vVt3K


作者: 伟老弟    时间: 2011-4-3 16:48

回复 4# 红一青

       当年我们是八分工一天。每十分工是7—8角!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4-3 17:43

当年我们是八分工一天。每十分工是7—8角! 伟老弟 发表于 2011-4-3 16:48

 

人民公社时期的每工日7—8角,相当现在的东南沿海农村水平了,伟弟和吉辰原来是在如此好地方,难怪养就如此强壮的体魄。


作者: 红一青    时间: 2011-4-3 17:47

[我们那儿叫拖楼梯,我是最喜欢干这活了,主要是脚老动没有蚂蟥蛟,要是插秧或者杀禾干什么一脚的 ... 吉辰 发表于 2011-3-25 14:10

 

吉辰40年以前就懂得劳动安全防护了,难怪能胜任机车司机长重任。


作者: 吴大哥    时间: 2011-4-7 22:30

我们当年刚到茶陵时,出一天工只有6分工,开始只要我们去和妇女一起挖岸,挖禾兜。后来大家都争着去干男人的活,什么“捻黄草”、“提田坎”、插田,后来学会用牛、拌禾,慢慢的日工分才高,再后来有点记件的味道,如犁10担谷田给10分,扮1000斤谷记10分等等,但怎么干,年底一个工也只有五、六角钱,粮油都不够,我们是寅吃卯粮,前吃后粮,最后招工时还要家里寄粮票来才能办好粮食户口手续。
作者: 吴大哥    时间: 2011-4-19 10:41

十二五期间,全国职工工资要翻翻呢!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