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弦演奏的歌
我珍藏了一盒磁带,它只录了一首歌,录自1995年暑假央视主办的“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大会”特别节目.每当听到它,我都会激动难抑,它与时下流行的缠绵悱恻的“小夜曲”,低沉伤感的咏叹调,疯狂渲泻的摇滚乐,不知所云的念白腔太不一样了,它给人一种久违的回肠荡气,让人无法平静。我忍不住告诉我的学生,有一种歌,它记录的是历史风云,它影响过青年的人生。你们将听的这一首,半个多世纪前就震撼过无数赤子之心,决定过他们选择的路,承载过他们的悲欢,沉淀过他们的情感。它的背后,连接着和我们一样年轻过的无数鲜活生命。它就是聂耳谱曲,田汉作词的《毕业歌》。
我向你们讲述一个真实的故——
1938年,在上海读高中的谷成18岁,马上就毕业了,但电影《桃李劫》早已令热血沸腾的他再也不能平静地坐在学堂里了,“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他觉得一年前凇沪杭空战中殉国的英烈---高志航,任云阁,梁鸿云在逼视着自己,“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他问同学,他问自己:“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偌大的中国,哪里还能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他毅然投笔,慷慨从戎:“我们要作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
他成了中国空军电台的一名谍报员,和同伴化装成难民,深入敌军,辗转于大江南北,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什么时候也不曾动摇过心中的信念:“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在武汉,在衡阳,在南昌,在岳阳,在常德…… 每到一处,凭悄声传唱的《毕业歌》,他和互不相识的同胞,很快结成生死可托的挚友,并肩出没在火线上。
硝烟弥漫的战场后方,冒险工作之余,《毕业歌》也为他酿造出爱情美酒。多安桥头,“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的歌声中,他和梅相识,相知,相爱;澧水河畔聚合起一群热血青年,有的后来到了圣地延安。
1944年,梅绕道越过重重封锁线,和谷成相聚在重庆,他们相约,不打败日寇就不成亲。次年,举国同庆抗战胜利的爆竹声中,胸佩勋章的他和披上婚纱的梅在胜利大厦结成伉俪。
然而,历史和他们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一条窄窄的海峡,将一对憧憬中国崭新未来的年轻夫妇隔在了遥不可及,不通音信的两岸。漫长四十年的阻隔禁锢,曾经的椎心恩爱似乎也已麻木成了空白。
“阿梅!”当谷成那倾注刻骨思念的乡音越过海峡,从电话那一端呼唤的时候,恍若当年八方楼下的绵绵私语越过时空隧道飘来,梅僵立在电话这头,只有哽咽。。。
终于,电话那头的他找到了开启心锁的钥匙,他悄声唱起“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他等着梅接唱,过了好久,话筒那端却传来另一个声音:“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那是他们的女儿,已届不惑还未见过父亲的女儿帮妈妈接唱。海峡那边的父亲大恸:女儿也会这支歌,一定是她妈教的.生活在不同社会,接受不同价值观的两代人的隔膜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毕业歌>一下子沟通了彼此陌生的血脉亲缘.
女儿告诉父亲,她也情有独钟的这支歌并非妈妈教的---妈妈已将她刻骨铭心的那一支封存在了记忆深处,那是一道不能触及的深深的伤口.女儿是跟老师学的.仿佛冥冥中有灵魂的感应,或是这支歌本报本身就具血浓于水的至情,她第一次听到就似曾熟悉,特感亲切,仿佛早就澎湃在儿时的血管里.以至后来成了她和她的插友们表达心声的最佳歌选.唱着它,毫不犹豫地离乡背井上山下乡;唱着它,身居陋室脚踩污泥心忧天下;唱着它,直面苦难义无反顾百炼成钢.
听了上面的故事,你能不怦然心动陷入沉思吗?不论你是否唱过这首歌,也不论你喜欢还是不以为然,你不可能不惊诧它那穿透时空的力量,不可能不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的感召力.
我情不自禁地按下放音键,一任它高亢的旋律撞击我的心扉.我听到了历史巨大的回声,我听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我听到了人民深沉的呼吸,我听到了青春不歇的澎湃.
黄钟大吕在长鸣,生命不舍在追寻.别无选择,奉献的渴望召唤我奋起前行.<完>
*2012年正月初二是先父辞世20周年忌日,清明临近,谨以15年前一纸小文遥祭上世纪中叶抗倭八年,血沃疆场,沉埋史沙的无名忠烈英灵不朽!
作者撰联:铁肩担道义江河大地存忠骨
热血荐轩辕涕泪悲歌悼英魂
黄钟大吕在长鸣,生命不舍在追寻.别无选择,奉献的渴望召唤我奋起前行.
我们同感,我们一路同行
“听了上面的故事,你能不怦然心动陷入沉思吗?不论你是否唱过这首歌,也不论你喜欢还是不以为然,你不可能不惊诧它那穿透时空的力量,不可能不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