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曾国藩还要争议下去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苦椎山人    时间: 2011-3-18 22:53     标题: 曾国藩还要争议下去吗?

曾国藩还要争议下去吗?fficeffice" />

 

南京莫愁湖西岸,堆放了一堆“建筑垃圾”,据说是早年为纪念曾国藩而建造的遗爱坊的部分残骸。这堆以石柱,石块为主的垃圾22年前修路时出土后,就堆放在这里了。

     莫愁湖的工作人员表示:曾国藩在莫愁湖修建的亭台建筑现在都有保存,但这个石坊能否复建,是否落户莫愁湖,现在都不能确定。而且,除了资金等问题外,曾国藩是个富有争议的人。

     在我年少时的记忆中,曾国藩原本是没有争议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物叫他曾剃头,是镇压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刽子手。说他杀人无数,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就是个十恶不赦反动透顶的阶级敌人。

     说他有争议,大概是二次解放以后“夸他”的人多啦,想留“尾巴”的也不少,才起了争议吧?

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诸多建树,越来越为人所知,越来越为人所称道。一时间,有关曾老先生的评论也多了许多,而且褒多贬少。时至今日,很少有谁再刻意地贬低这位历史人物。至于学术界的研究,那就不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了

     争议之说,只是偶见媒体,也只是在叙述那段历史的时候,提及一二。从各个版本的有关曾国藩生平的书籍来看,越发客观公正,少见非议。只是没有正规文件给他平反而已,是有些意味深长。

     在争议之中,湖南的曾国藩故居修缮一新;在争议中,曾文正公的家书,文集也风靡一时。真有点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管你喜爱不喜爱的意思。

     曾国藩原本就是个文人。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反政府武装”威慑清廷统治的危难之际,他才投笔从戎,组建团练湘勇,与造反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经历屡败屡战,最终平息了当时的最大动乱“。成为清朝维稳的第一大功臣。当然,也为后来的革命者留下了骂名。

     曾国藩是吃朝廷俸禄的官员,是国家的公务员,必然要为国家分忧乃至捐躯。镇压危害国家政权且席卷半个中国的暴乱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攘外或者安内,都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匹夫尚且有责,何况曾国藩呢?

史学大家林立,专家学者如云,在下不想也无力引经据典用很多笔墨来为这位维稳专家讨什么公道了,只是调侃一番。

     处在封建社会,处在暴乱的年代,对待那至今也无人看好的洪氏天国,非镇压而别无他途。这还要学者说吗?

或许是有历史渊源,或许曾有被弹压的痛楚,或许还有难言之隐?曾国藩“富有争议”之说一直在延续。其实这些年,也未见什么实质上的争议。只是有一条无形的绳索在束缚着一些人的思维罢了。在弘扬历史精英文化遗产的时候,不免有些掣肘。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无独有偶,另外一个历来被称作民族英雄的岳飞,也在某一动荡是时期被诬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文革期间,这位抗金攘外的岳老将军,也因曾镇压了洞庭杨幺起义而卷入了安内丑闻,为此也曾一度蒙羞。

     曾国藩的平息暴乱也好,岳飞的弹压起义也罢,都是在国家面临危险局面下的断然措施,他们是在维护国家稳定,简言之就是“维稳”。

     一百五六十年前的维稳和现今的维稳手段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并非没有当年的影子,要不然“反恐”“防暴”的装甲车开上街头干嘛?

     在经济转型阶段,我国确实存在不少不安定表现:征地死,拆迁死,截访死,跳桥死,自焚死,躲猫猫死,睡梦死,洗澡死,摔跤死不一而足。稳定压倒一切是这几年听的最多的宣传口号;维稳也执政者的重中之重。尽管如此维稳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人们还是需要稳定。

本文不是学术研究,也非议论时政,只是笑侃:何不借维稳之“东风”,为我们湖南这维稳专家曾国藩“彻底平反”呢?还需“留个尾巴”,继续争议?

 

南京莫愁湖西岸,堆放了一堆“建筑垃圾”,据说是早年为纪念曾国藩而建造的遗爱坊的部分残骸。这堆以石柱,石块为主的垃圾22年前修路时出土后,就堆放在这里了。

     莫愁湖的工作人员表示:曾国藩在莫愁湖修建的亭台建筑现在都有保存,但这个石坊能否复建,是否落户莫愁湖,现在都不能确定。而且,除了资金等问题外,曾国藩是个富有争议的人。

     在我年少时的记忆中,曾国藩原本是没有争议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物叫他曾剃头,是镇压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刽子手。说他杀人无数,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就是个十恶不赦反动透顶的阶级敌人。

     说他有争议,大概是二次解放以后“夸他”的人多啦,想留“尾巴”的也不少,才起了争议吧?

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诸多建树,越来越为人所知,越来越为人所称道。一时间,有关曾老先生的评论也多了许多,而且褒多贬少。时至今日,很少有谁再刻意地贬低这位历史人物。至于学术界的研究,那就不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了

     争议之说,只是偶见媒体,也只是在叙述那段历史的时候,提及一二。从各个版本的有关曾国藩生平的书籍来看,越发客观公正,少见非议。只是没有正规文件给他平反而已,是有些意味深长。

     在争议之中,湖南的曾国藩故居修缮一新;在争议中,曾文正公的家书,文集也风靡一时。真有点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管你喜爱不喜爱的意思。

     曾国藩原本就是个文人。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反政府武装”威慑清廷统治的危难之际,他才投笔从戎,组建团练湘勇,与造反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经历屡败屡战,最终平息了当时的最大动乱“。成为清朝维稳的第一大功臣。当然,也为后来的革命者留下了骂名。

     曾国藩是吃朝廷俸禄的官员,是国家的公务员,必然要为国家分忧乃至捐躯。镇压危害国家政权且席卷半个中国的暴乱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攘外或者安内,都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匹夫尚且有责,何况曾国藩呢?

史学大家林立,专家学者如云,在下不想也无力费引经据典很多笔墨来为这位维稳专家讨什么公道了,只是调侃一番。

     处在封建社会,处在暴乱的年代,对待那至今也无人看好的洪氏天国,非镇压而别无他途。这还要学者说吗?

或许是有历史渊源,或许曾有被弹压的痛楚,或许还有难言之隐?曾国藩“富有争议”之说一直在延续。其实这些年,也未见什么实质上的争议。只是有一条无形的绳索在束缚着一些人的思维罢了。在弘扬历史精英文化遗产的时候,不免有些掣肘。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无独有偶,另外一个历来被称作民族英雄的岳飞,也在某一动荡是时期被诬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文革期间,这位抗金攘外的岳老将军,也因曾镇压了洞庭杨幺起义而卷入了安内丑闻,为此也曾一度蒙羞。

     曾国藩的平息暴乱也好,岳飞的弹压起义也罢,都是在国家面临危险局面下的断然措施,他们是在维护国家稳定,简言之就是“维稳”。

     一百五六十年前的维稳和现今的维稳手段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并非没有当年的影子,要不然“反恐”“防暴”的装甲车开上街头干嘛?

     在经济转型阶段,我国确实存在不少不安定表现:征地死,拆迁死,截访死,跳桥死,自焚死,躲猫猫死,睡梦死,洗澡死,摔跤死不一而足。稳定压倒一切是这几年听的最多的宣传口号;维稳也执政者的重中之重。尽管如此维稳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人们还是需要稳定。

本文不是学术研究,也非议论时政,只是笑侃:何不借维稳之“东风”,为我们湖南这维稳专家曾国藩“彻底平反”呢?还需“留个尾巴”,继续争议?


作者: 沙漠一棵树    时间: 2011-3-19 07:24

回复 1# 苦椎山人   去年有人提出去曾国藩先生旧居拍照,如有人今年组织去,我一定报名!
作者: 月山短笛    时间: 2011-3-19 10:26

呵呵,这个其实是用不着讨论的。正如我们有时使用锤子,有时使用剪子,各有用途。当局根据当时的局势,需要利用一下造反的,当然“维稳”就不对;当需要“维稳”时,造反当然就有罪了;当要对付外来侵入时,岳飞抗击金兵的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仅此而已。
作者: 高原蓝    时间: 2011-3-19 11:13

很有意思的话题,不管是不是调侃。历史总是历史,不论它回光返照,还是惊人地相似----许多下岗工人不是哀叹:解放6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吗!正如伟人指示: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能造出来!
作者: 沙漠一棵树    时间: 2011-3-19 14:41

asd99999的帖子:

谈谈我对曾国藩的看法
      我爱逛旧书店,我爱读书却因新书太贵买不起而只好常买旧书了。
      去年秋,在人民路某旧书店购得一套《曾国潘往来家书全编》,钟淑河校编,软精装,上中下三卷,九成新,1997年版,原价88元,而此全三卷仅售36元,甚喜,当即购之即奔钟老家,问钟老此书是正版么?
  SANY4418.jpg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LEFT: 227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737px; opacity: 1" initialized="true" ctrlkey="aimg_31787" mtype="menu" layer="1" cover="0" fade="false" cache="1">下载 (113.94 KB)
3 天前 20:38

       钟老说:此书是正版书,是他十三年前校编出版的,因时日久远,他家也仅存—册了。钟老还应我所请在书上题字曰“刘志恒君为吾老友,从旧书店买来此书嘱为签名,盖是十三年前所印本,亦云旧矣。  庚寅秋日钟淑河题。”
  SANY4420.jpg
      读此书可不比读小说,以我之初中文化根底,很多章句半懂半不懂,须慢读细品,每日仅读十来页,乞今年余尚未全读完,但览曾公其文、观其处世,曾氏慎独自律、中正祥和、豁达睿智的人品和文彩的确令我受益非浅。
      今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为纪念这位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晚清奇人,我想谈谈我对曾国藩的看法。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历史名人,百多年来,对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斥骂者更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润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 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蒋介石十分推崇曾国藩。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1949年以后的史学界对曾国藩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曾国藩产生兴趣。
曾国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之大毋庸置疑,但事实究竟怎样,其实与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有关。
      曾国藩的荣辱和太平天国是密不可分的。太平天国是正面的,那么镇压太平军最凶恶的敌人曾国藩是罪大恶极的;而如果太平天国是反面的,是以异端邪术控制人们的东西,那么曾国藩就不单纯是满清的功臣,也是江南士民的救星。
  如何界定曾国藩的对与错,首先,要看看太平天国给江南社会带来什么?天平天国是以邪教形式作为其组织方式的。他们建立了一个等级森严的腐朽群体,披着基督教外衣,拿着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国奴隶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条规,对他控制下的军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剥夺与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政治性邪教。太平天国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以我们今天的历史观,根本找不到天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值得赞赏的地方。 
  对于江南的士绅百姓而言,太平军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并不能缓解他们丝毫苦难,而人们却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动荡、付出重大的生命代价。更为不能容忍的,是传承几千年的社会和伦理的规范,都可能遭遇颠覆。于是,毫不奇怪,当太平军进入湖南的时候,以当地知识分子为核心,农民为兵员的地方武装进行了坚决的反击,正如湖知网网友思树在我《从天心阁前的太平天国塑像----试论太平天国》文后所言:“太平天国根本就没有把长沙城打下!”曾国藩阻击太平军,虽然是奉旨而为,但对湖南的百姓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湖南在这次浩劫中未曾遭受较大的战争劫难。
      至于骂声最多的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我们只能从当时的历史状况来审读。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和国力,为避免更大的民族悲剧而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
      当时上层媚外,下层排外,讨好上层,下层骂,讨好下层,上层怒,谁去都是背黑锅。当时外国人正想找借口开战,曾某苦口婆心,委曲求全,所做所为,无非是避免开战罢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清庭已是朽木难支大厦将倾,曾国藩捡的是个烫手的山芋,在赴津之前,曾国藩即写好了以身报国的遗书:
       将赴天津示二子: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叶。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秉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
      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水路略求兵勇护送而已。……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则反是。……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孝养之道多疏,后来展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于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殁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至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弟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温甫、季洪两弟之死,余内省觉有惭德,澄侯、沅甫两弟渐老,余此生不审能否相见,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亦足为我弥缝缺憾耳。
      当时清庭积弱积贫,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从国家利益而言,他是不得不忍辱求全而勉为其难,我们能责骂曾国藩没向列强宣战而屈辱求和吗?
    曾氏从一介偏远寒门,举债赴京会试而平步青云,非为偶然,他厚积薄发,知人善辨,处世有度,为官得法。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一手拉扯起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参与了洋务运动,提拔了一批有为的大臣。为满清培育了之后几十年的股肱栋梁(左宗棠、李鸿章、)。
      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上面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尤其《曾国藩家书》的传世,更能让人从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做孝子的道理。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几番改朝换代,其家庭终保持着严谨的家风,数代无一废人,均有建树。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辈中曾广钧,二十三岁即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感谢钟淑河先生为我们校编了一部启迪后人的好书,让我们能客观真实的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中华民族,也是尊重我们自己。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1-3-20 08:43

     何须爭议,对任何历史包括人物的评价都为着当时的政治诉求,取所需舍所逆,这已是老套套了.


作者: 曾海燕    时间: 2011-3-20 22:03

 Hide Free Savedata Loaddata Clearcontent Checklength
表情 图片 附件 音乐 视频 Flash 代码 引用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可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来评说,角度不同,评价就不同,后人多度量,不必太介意。识时务者为英雄!
作者: zqw事务长    时间: 2011-3-21 21:53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可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来评说,角度不同,评价就不同,后人多度量,不必太介意。识时务者为英雄!”

   回海燕:不识时务就不是英雄吗?


作者: zqw事务长    时间: 2011-3-21 22:04

   我对“建国”这两个字很讨厌,什么庆祝“建国”几十周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建立政权几十周年”。中国存在几千年了,不是哪个政党,哪次农民起义就能够建国(中国)的。只能是“你唱罢了我登台”。
作者: 阿瓜    时间: 2011-3-22 10:08

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才是尊重历史。
作者: 高原蓝    时间: 2011-3-22 11:28

回复 9# zqw事务长        

对!政府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作者: 苦椎山人    时间: 2011-3-22 22:01

   谢谢家园朋友参与讨论。

   俺只是从维稳的角度调侃一下。

   既然维稳是压倒一切的,那么“维稳专家”曾国藩老爷子就不能有非议,就这么简单!

   你能对维稳说不吗?

2011.3 015.jpg



图片附件: 2011.3 015.jpg (2011-3-22 21:57, 124.17 KB) / 下载次数 18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3937&k=9e34e17f74e5e529fde36b434ff63c89&t=1732346018&sid=cTIIa3


作者: 苦椎山人    时间: 2011-3-22 22:05

   我对“建国”这两个字很讨厌,什么庆祝“建国”几十周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建立政权几十周年 ... zqw事务长 发表于 2011-3-21 22:04

 

赞一个!!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